近日,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龙王塘街道各个村、社区正悄无声息地打响,龙王塘村属于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所辖社区工作人员及村各居民小组长义不容辞成为这场战“疫”先锋。在已经过去的十多天里,入户排查登记、发放宣传材料宣讲疫情防护常识、为隔离返村人员买菜送饭、村头设岗小区封闭、巡查检查等多项工作,让隔离在家的居民只看到他们布满血丝的双眼,留给村里老百姓只有行色匆匆疲惫的背影,虽然带着口罩和短暂地叮嘱而看不清是谁,可老百姓心里却记住了这些“先锋”冲锋陷阵的英勇表现。
在防控工作中,有人在村口严查人员进出,有人身穿防护服为隔离人员逐一测温登记,有人对村内各个角落进行消毒,有人在村内对各企业和经营场所进行人员信息核查……各项工作虽繁多,但大家分工明确、秩序井然,都是恪尽职守,履职尽责。由于在一线各自工作,并且按照规定,大家很少交流,相互间点点头就算打个招呼。可时常会发生这样场景:两名工作人员偶然相遇,俩人对望了一眼,欲说又止,正要离开却又不约而同地回头说:“要不,你先回家看看吧!”两个人相视一笑,说了句“再说吧”又匆匆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简单的对话却透露出彼此的牵挂,俩个人的关系又像姐妹、夫妻?又像父子、母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龙王塘村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就涌现出“姐妹花”、“夫妻俩”、“父子兵”等齐上阵的家庭战“疫”,他们不仅为身边人做出了表率,更感动了村里的老百姓。
上阵“姐妹花”——王芳是龙王塘村党委副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接到上级指令到迅速部署全村防控工作,她是冲在前、干在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沉着应对,对村里的各项工作进行分工细化,人员调配、各区域设岗,充分发挥“指挥员”作用,并带头入户核查人员,登记造册,宣传发动。一次,她接到一名已经隔离十天在村居住的外来人员电话,说出现发烧嗓子疼等症状。这样的情况让所有人紧张不已,王芳更是严阵以待,先是查清这名人员的返村记录、乘车时间方式及居住地点,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和医院报告情况。当需要有人带领医务人员到现场时,又是王芳首当其冲,一句“我去吧”立即换上防护服赶往现场。要知道,在检测结果未出之前,靠近现场的人员都有安全风险。当检测报告显示该人员是嗓子发炎,排除传染病例时,大家虚惊一场。有工作人员甚至在接到解除警报时都流下了眼泪,这不仅仅是激动,更是心疼他们的王芳书记。在与王芳一起战斗的还有一个人,她叫王琴,是龙王塘卫生服务站站长,她是王芳的妹妹。在这次战“疫”中,她带领卫生服务站所有人员承担起村里的卫生消毒和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每天来得早、走得晚,严格把控村里的卫生情况,王芳和王琴被大家称为龙王塘村战“疫”的“姐妹花”。
上阵“父子兵”——龙王塘村委会委员于志凕从大年初一到现在,繁重的防控工作让他无暇休息,村民的健康安全更让他容不得半点疏忽。他带领大家在村口设岗把守,把村里的小区进行分片,统一封闭管理,对每一名进出人员都进行严格登记排查。他的儿子春节放假在家,看到爸爸的忙碌,得知村里设岗多、人员少,就主动请缨上阵,负责一个区域岗卡管理,日夜值守、认真工作,父子俩只有换岗间隙才能见上一面,就又回到各自岗位。
上阵“夫妻俩”——村委会的会计程晓丽,放弃春节假期,和大家一起入户走访,人员登记,每天早出晚归,他的丈夫既心疼妻子,也被妻子的行动所感染,二话不说主动报名加入到战“疫”工作一线;
上阵“母子俩”——村里的大学生党员孙万祥是最早加入村防控工作的志愿者,主动承担为隔离居家人员买菜送餐。他话虽不多,一有体力活时主动靠前,不怕苦不怕累,而他的母亲就是玉龙社区主任林嫦红,更是带着多病的身体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母子俩经常是几天见不上一面……
其实,像这样亲人齐上阵战“疫”的家庭在龙王塘村不胜枚举。每天在进行巡检工作的村党委书记王珍玖,一看到家庭成员齐上阵的场景,都会动情地感叹:“到了危急关键时刻,我们的村民和家人是能冲得上去,家庭战‘疫’是充分展现了龙王塘村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如今到了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已有40多名自愿到村里参战的志愿者纷纷来到一线,有高新区纪工委下派到村里的张俊龙,有向村里提交请战书的70多岁老党员陈维密,有老村民尹安国……这些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参加战“疫”的每个人都为筑起隔离病毒的铜墙铁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在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家国情怀,保一方平安。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龙王塘村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正在分秒必争、扎实推进。(文、图/周连刚)
近日,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龙王塘街道各个村、社区正悄无声息地打响,龙王塘村属于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所辖社区工作人员及村各居民小组长义不容辞成为这场战“疫”先锋。在已经过去的十多天里,入户排查登记、发放宣传材料宣讲疫情防护常识、为隔离返村人员买菜送饭、村头设岗小区封闭、巡查检查等多项工作,让隔离在家的居民只看到他们布满血丝的双眼,留给村里老百姓只有行色匆匆疲惫的背影,虽然带着口罩和短暂地叮嘱而看不清是谁,可老百姓心里却记住了这些“先锋”冲锋陷阵的英勇表现。
在防控工作中,有人在村口严查人员进出,有人身穿防护服为隔离人员逐一测温登记,有人对村内各个角落进行消毒,有人在村内对各企业和经营场所进行人员信息核查……各项工作虽繁多,但大家分工明确、秩序井然,都是恪尽职守,履职尽责。由于在一线各自工作,并且按照规定,大家很少交流,相互间点点头就算打个招呼。可时常会发生这样场景:两名工作人员偶然相遇,俩人对望了一眼,欲说又止,正要离开却又不约而同地回头说:“要不,你先回家看看吧!”两个人相视一笑,说了句“再说吧”又匆匆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简单的对话却透露出彼此的牵挂,俩个人的关系又像姐妹、夫妻?又像父子、母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龙王塘村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就涌现出“姐妹花”、“夫妻俩”、“父子兵”等齐上阵的家庭战“疫”,他们不仅为身边人做出了表率,更感动了村里的老百姓。
上阵“姐妹花”——王芳是龙王塘村党委副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接到上级指令到迅速部署全村防控工作,她是冲在前、干在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沉着应对,对村里的各项工作进行分工细化,人员调配、各区域设岗,充分发挥“指挥员”作用,并带头入户核查人员,登记造册,宣传发动。一次,她接到一名已经隔离十天在村居住的外来人员电话,说出现发烧嗓子疼等症状。这样的情况让所有人紧张不已,王芳更是严阵以待,先是查清这名人员的返村记录、乘车时间方式及居住地点,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和医院报告情况。当需要有人带领医务人员到现场时,又是王芳首当其冲,一句“我去吧”立即换上防护服赶往现场。要知道,在检测结果未出之前,靠近现场的人员都有安全风险。当检测报告显示该人员是嗓子发炎,排除传染病例时,大家虚惊一场。有工作人员甚至在接到解除警报时都流下了眼泪,这不仅仅是激动,更是心疼他们的王芳书记。在与王芳一起战斗的还有一个人,她叫王琴,是龙王塘卫生服务站站长,她是王芳的妹妹。在这次战“疫”中,她带领卫生服务站所有人员承担起村里的卫生消毒和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每天来得早、走得晚,严格把控村里的卫生情况,王芳和王琴被大家称为龙王塘村战“疫”的“姐妹花”。
上阵“父子兵”——龙王塘村委会委员于志凕从大年初一到现在,繁重的防控工作让他无暇休息,村民的健康安全更让他容不得半点疏忽。他带领大家在村口设岗把守,把村里的小区进行分片,统一封闭管理,对每一名进出人员都进行严格登记排查。他的儿子春节放假在家,看到爸爸的忙碌,得知村里设岗多、人员少,就主动请缨上阵,负责一个区域岗卡管理,日夜值守、认真工作,父子俩只有换岗间隙才能见上一面,就又回到各自岗位。
上阵“夫妻俩”——村委会的会计程晓丽,放弃春节假期,和大家一起入户走访,人员登记,每天早出晚归,他的丈夫既心疼妻子,也被妻子的行动所感染,二话不说主动报名加入到战“疫”工作一线;
上阵“母子俩”——村里的大学生党员孙万祥是最早加入村防控工作的志愿者,主动承担为隔离居家人员买菜送餐。他话虽不多,一有体力活时主动靠前,不怕苦不怕累,而他的母亲就是玉龙社区主任林嫦红,更是带着多病的身体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母子俩经常是几天见不上一面……
其实,像这样亲人齐上阵战“疫”的家庭在龙王塘村不胜枚举。每天在进行巡检工作的村党委书记王珍玖,一看到家庭成员齐上阵的场景,都会动情地感叹:“到了危急关键时刻,我们的村民和家人是能冲得上去,家庭战‘疫’是充分展现了龙王塘村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如今到了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已有40多名自愿到村里参战的志愿者纷纷来到一线,有高新区纪工委下派到村里的张俊龙,有向村里提交请战书的70多岁老党员陈维密,有老村民尹安国……这些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参加战“疫”的每个人都为筑起隔离病毒的铜墙铁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在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家国情怀,保一方平安。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龙王塘村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正在分秒必争、扎实推进。(文、图/周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