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大连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然禀赋优越,北依群山翠谷,南望碧海蓝天,长达41.6公里的海岸线,近60%的森林覆盖率,坐拥英歌石植物园、三寰牧场、龙王塘樱花园、横山寺等大连旅游名片,是名副其实的“大连之肺”。成立32年以来,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辖区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2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30万、楼宇林立、宜业宜居的产业之城、品质之城、活力之城。下辖凌水、龙王塘、七贤岭3个街道。区内及毗邻高校9家。
高新区成立以来,先后获评“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全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等国家授予软件产业的所有荣誉。近年来,又获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高新区”“国家创业创新示范街区建设试点园区”等荣誉。
2016年4月,高新区获批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连片区核心区。“十四五”时期,市委确定“以高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大连创新新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产业示范价值的科创中心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高新区的任务是:推动高新区“又高又新”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北方科技创新基地,形成千亿级数字技术产业集群和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高新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举全市之力高水平规划建设英歌石科学城,要“两年现雏形,五年实现全面运营”。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连时视察高新区,深刻指出“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创新驱动要从高新区开始”。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又高又新”发展不动摇,各项经济指标持续走在全市前列。2020年12月大连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13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高新区之一;2021年大连高新区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为2020年度全国6个“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之一;2021年,大连高新区位列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高新区”第38位,居东北地区首位。
高新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突出。高新区坚持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科技创新,2022年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成立区校创新联盟,全区30个联盟获批建设省级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9个联盟获评全省优秀等级。获批省、市“揭榜挂帅”项目15项,获评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5家企业获批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翔科技成为年度全市唯一获批建设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海大智龙、厚仁科技等6家创新企业打造共性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技术合同总成交额168.82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467件;R&D占GDP比重达到5.9%,同比增长13.5%。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发挥创新积分作用为企业赋能,3121家企业纳入创新积分评价,同比增长11%。全年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总数达8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总数达28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总数达18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48家,总数达63家。加强企业上市培育,优迅科技通过科创板上市审核,华录智达、如是人力在新三板挂牌。2022年底,全区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累计挂牌45家,创新层企业4家;已形成10家准上市企业、30家拟上市后备企业,60家上市种子企业的后备企业库。我区获批科技部“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首批实施单位、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培育机构。创新人才持续集聚。高新区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人才特区试点单位。召开“海聚高新再出发”暨高新区人才工作会议,出台“高新人才10条”政策。持续举办“海创周”,组织“企业招聘进校园”等活动,围绕“1+8”产业形成创新团队1100余个、联合攻关团队242个。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577个,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表扬。埃森哲(Accenture)、IBM、惠普、爱立信、戴尔等140多个世界500强和全球领军企业项目在高新区落户。
高新区着力发展“1+8”战略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同频推动数字技术在元宇宙、车联网、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文化旅游、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数字贸易等八大领域的垂直应用,形成以数字技术为主导,九大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建设“一城六区多园”。“一城”是英歌石科学城,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中心”的总目标,打造我国高端创新要素高度集聚、自由流通的关键枢纽,突出“1”——洁净能源主线,向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海洋工程等“X”个新兴领域拓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洁净能源创新中心和科研经济策源地。“六区”,是凌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区、七贤岭-数字技术开发应用区、小平岛-现代服务业区、黄泥川-智能制造产业区、龙王塘-休闲旅游区、龙头-智能装备制造区,六区协同,齐头并进。“多园”,即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作用,按照飞地经济的模式,助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长兴岛分园、金普分园、甘井子分园、旅顺分园、瓦房店分园,实现融合发展。
高新区具有完备的惠企政策。2020年高新区出台实施《关于集聚创新要素推动“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用“真金白银”向企业赋能。2022年高新区陆续发布《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大连高新区2022年科技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大连高新区国有三级链条孵化场地政策》等多项科技企业培育政策,打出“补贴+奖励+减免”政策组合拳,实实在在为企业纾困解难。
高新区拥有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2021年获批全国3家创新示范街区之一,打造群落化、网络化、开放型创新高地。2022年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高标准建设创业创新示范街区,我区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考核评估中获评优秀。船舶海工平台孵化器获评年度辽宁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孵化器。圆满组织首届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赛、科技部洁净能源专业赛。成立科技创新首贷中心,为40多家企业发放首次贷款4000余万元。加强基金服务体系建设,全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3家,在管基金44支,总规模49.34亿元。支持区内企业新增股权融资10亿元;为60多家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亿元。
高新区致力打造东北一流的营商环境。坚持“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建设目标,政务服务全面升级。强化数字赋能“三张网”,完成“数字高新”建设,建成“一中心三体系”基础平台,打造了6大领域36个主题324个应用场景,提升了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现代化、智慧化水平。成立“帮代办”免费服务中心、“找我办”专窗、“云帮办”智能客服等,多措并举提升办事便利度。2022年再次获评“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3110户。
面向未来,大连高新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又高又新”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市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的奋斗目标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继续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奋力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主力队员,在大连加速实现“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