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这是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驻守的第二十四个夜晚。这一天,由高新区机场点对点接机护运工作小组负责全市晚九点以后的输入旅客夜班值守任务。晚上十点,偌大的国际到达出口大厅只剩下高新区工作人员,相比于白天各种颜色防护服川流不息的繁忙工作场面,显得格外冷清。趁着没有旅客接待的空档期,十几个工作人员终于可以在椅子上稍微休息一下,拿出手机,给家人报个平安。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境外持续蔓延,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成为境内各大航空枢纽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连市成立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组,由6个工作小组和32个部门组成。工作组自成立以来,围绕机场、海港、火车站等境外疫情输入关键通道开展严防死守工作,实现机场、转运、社区、酒店等各个环节的对接闭环管控,专人专车点对点、14天隔离以及“一人一户”政策。
2月25日,当全国还没有复产复工,大部分人还在弹性居家办公的时候,高新区城管局接到区党工委、管委会紧急工作任务,第一时间迅速部署,短短半小时就将当天在岗的全部男同志集结起来,组成了我区派驻机场点对点接机护运工作小组。在机场设接待窗口,负责本辖区内入境人员的接待、转运及后续隔离观察工作。由城管局副局长李建国任总指挥,朱翔飞副局长和王隆田副局长亲自带队,一行17人,分成两队,随即投入到机场点对点接机护运工作中。
每天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紧张而纷繁复杂。入境人员通关后,按照来连目的分类,在对应部门接待窗口填写“入境人员信息登记卡”,主要包括入境人员基本信息、转运目的地及交接单位信息,完成入境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组派专人将“入境健康申明卡”、“入境人员信息登记卡”信息汇总核对后,建立入境人员流向信息台账,通过工作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然后,由我区工作人员引导至我区转运专用车,对旅客随身行李进行严格消杀,帮助旅客将行李搬运到车上,并给旅客安排好合适的位置就坐。转运车发车后,跟车工作人员及时通过点对点工作群将相关信息告知入境旅客所在社区和小区、指定的酒店或隔离点,由其安排专人接收转运旅客,实现对接闭环管控。
机场的接待和转运工作每天超过12小时,工作人员需要身着专业的防护服,穿戴好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等专业防护装备,全套装备必须坚持到晚上十点钟以后下班才能脱下来透口气。机场室内温度高,白天各区工作人员很多,加上入境旅客客流量较大,使得原本就穿着不太舒服的装备变得更加闷热难耐。转运车辆的跟车工作人员也同样辛苦。密闭的空间,一天少则三五次多则七八次的往返于机场、小区、酒店、隔离点,帮助旅客搬运行李,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赶紧发信息对接,好多同志都出现了晕车的症状。硬核操作一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头发湿了,手套里的双手被捂得发白,护目镜里满是雾气,口罩把鼻梁压出了深深的道道红印……脱下防护装备的一刹那,一天的工作才如释重负。大家再随车回到园区疾控中心,进行消杀,结束后回到单位、家中、酒店休息基本已是午夜时分。
自2月25日接待转运任务以来,工作组的大部分同志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大家白天奋斗在机场一线,晚上吃住在单位,第二天休息还要在单位完成前一天积压的本职工作。这支队伍里,有60后,也有80后,年纪最大的有55周岁,最小32周岁,有家住金普新区每天往返的同志,有从大年初一就一天没有休息过的同志,也有家中有孩子需要照顾的宝爸们……疫情当前,每一名同志都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我是湖北人,再辛苦也要坚持。全国人民都向湖北伸出援手,湖北人更应心存感激,也更应该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做点事情。”城管局办公室主任张从兵发自肺腑地说。在机场驻守的日日夜夜,大家也曾想家,也曾彷徨,也曾在第二天爬不起床的时候想多睡一会,也曾在遇见不懂事理者想过发火……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这样一只能战斗的队伍,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稳如磐石的坚守,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着不平凡的担当,发挥着非凡的力量!
3月20日,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显成、区党工委委员、总工会主席刘源波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到机场看望慰问这支工作队伍,叮嘱队员们一定要做好防护,一定要吃好休息好,一定要健康。区总工会给队员们送来了水果、点心还有洗护用品,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坚持到底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
他们热血战“疫”迎难上,并肩作战护民生。期待祖国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文/刘宁)
3月19日,这是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驻守的第二十四个夜晚。这一天,由高新区机场点对点接机护运工作小组负责全市晚九点以后的输入旅客夜班值守任务。晚上十点,偌大的国际到达出口大厅只剩下高新区工作人员,相比于白天各种颜色防护服川流不息的繁忙工作场面,显得格外冷清。趁着没有旅客接待的空档期,十几个工作人员终于可以在椅子上稍微休息一下,拿出手机,给家人报个平安。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境外持续蔓延,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成为境内各大航空枢纽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连市成立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组,由6个工作小组和32个部门组成。工作组自成立以来,围绕机场、海港、火车站等境外疫情输入关键通道开展严防死守工作,实现机场、转运、社区、酒店等各个环节的对接闭环管控,专人专车点对点、14天隔离以及“一人一户”政策。
2月25日,当全国还没有复产复工,大部分人还在弹性居家办公的时候,高新区城管局接到区党工委、管委会紧急工作任务,第一时间迅速部署,短短半小时就将当天在岗的全部男同志集结起来,组成了我区派驻机场点对点接机护运工作小组。在机场设接待窗口,负责本辖区内入境人员的接待、转运及后续隔离观察工作。由城管局副局长李建国任总指挥,朱翔飞副局长和王隆田副局长亲自带队,一行17人,分成两队,随即投入到机场点对点接机护运工作中。
每天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紧张而纷繁复杂。入境人员通关后,按照来连目的分类,在对应部门接待窗口填写“入境人员信息登记卡”,主要包括入境人员基本信息、转运目的地及交接单位信息,完成入境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组派专人将“入境健康申明卡”、“入境人员信息登记卡”信息汇总核对后,建立入境人员流向信息台账,通过工作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然后,由我区工作人员引导至我区转运专用车,对旅客随身行李进行严格消杀,帮助旅客将行李搬运到车上,并给旅客安排好合适的位置就坐。转运车发车后,跟车工作人员及时通过点对点工作群将相关信息告知入境旅客所在社区和小区、指定的酒店或隔离点,由其安排专人接收转运旅客,实现对接闭环管控。
机场的接待和转运工作每天超过12小时,工作人员需要身着专业的防护服,穿戴好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等专业防护装备,全套装备必须坚持到晚上十点钟以后下班才能脱下来透口气。机场室内温度高,白天各区工作人员很多,加上入境旅客客流量较大,使得原本就穿着不太舒服的装备变得更加闷热难耐。转运车辆的跟车工作人员也同样辛苦。密闭的空间,一天少则三五次多则七八次的往返于机场、小区、酒店、隔离点,帮助旅客搬运行李,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赶紧发信息对接,好多同志都出现了晕车的症状。硬核操作一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头发湿了,手套里的双手被捂得发白,护目镜里满是雾气,口罩把鼻梁压出了深深的道道红印……脱下防护装备的一刹那,一天的工作才如释重负。大家再随车回到园区疾控中心,进行消杀,结束后回到单位、家中、酒店休息基本已是午夜时分。
自2月25日接待转运任务以来,工作组的大部分同志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大家白天奋斗在机场一线,晚上吃住在单位,第二天休息还要在单位完成前一天积压的本职工作。这支队伍里,有60后,也有80后,年纪最大的有55周岁,最小32周岁,有家住金普新区每天往返的同志,有从大年初一就一天没有休息过的同志,也有家中有孩子需要照顾的宝爸们……疫情当前,每一名同志都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我是湖北人,再辛苦也要坚持。全国人民都向湖北伸出援手,湖北人更应心存感激,也更应该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做点事情。”城管局办公室主任张从兵发自肺腑地说。在机场驻守的日日夜夜,大家也曾想家,也曾彷徨,也曾在第二天爬不起床的时候想多睡一会,也曾在遇见不懂事理者想过发火……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这样一只能战斗的队伍,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稳如磐石的坚守,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着不平凡的担当,发挥着非凡的力量!
3月20日,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显成、区党工委委员、总工会主席刘源波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到机场看望慰问这支工作队伍,叮嘱队员们一定要做好防护,一定要吃好休息好,一定要健康。区总工会给队员们送来了水果、点心还有洗护用品,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坚持到底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
他们热血战“疫”迎难上,并肩作战护民生。期待祖国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文/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