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二月二龙抬头,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现场,一排排塔吊巍然耸立,一辆辆工程车川流不息,一位位施工人员挥汗如雨,火热的施工氛围带来春的气息,彰显出蓬勃生机。据了解,截至目前,英歌石科学城已有4栋实验楼封顶,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80%,第二批9个地块实验室建设已进场施工,第三批地块及市政基础工程即将开始施工。
争分夺秒 施工工人坐飞机赶回工地
“目前我们整个场地有1000多名施工人员日夜奋战,这些施工人员正月十五之前全部到岗,不少工人坐飞机回来的,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大连英歌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孙玉帝告诉记者,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能在节后快速复工并迅速形成大干场面的并不多见。
在辽宁滨海实验室施工现场,孙玉帝指着面前的一栋建筑,这是英歌石科学城首个封顶的实验楼。“9月22日进场施工,12月实现封顶,仅用时3个月。”孙玉帝说,自开工建设以来,“科学城速度”创造多个纪录,比如可研报告批复、进场施工作业等前期工作用时不到4个月,更为可贵的是,在历经两次疫情、冬季施工和复杂条件的考验下,“科学城速度”始终保持高速前进,“科学城建设充分展示了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担当精神。”孙玉帝说。
“预计两个辽宁实验室3月份就完成所有主体结构施工。”中建三局东北公司副总经理王海丰表示,项目分为A1、A3两个区域,其中A1区域的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通用实验室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80%。4座实验室楼栋已封顶,目前正在进行材料拆除清理工作,预计3月份完成所有主体结构施工。同时,二次结构已进场开始施工准备,计划在本月底施工,后续将穿插进行装饰施工。A3区域3个地块开始基础施工,预计5月份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孙玉帝介绍说,2月1日,第二批9个地块的实验室建设已经进场施工,3月底将进行科技配套服务设施施工,4月份市政基础设施将进场施工。“科学城一期首开区共39万平方米实验室项目和1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等配套项目,目前各工程压茬推进、多箭齐发。”孙玉帝说,大家分秒必争,挂图作战,确保科学城年底“见雏形”。
攻坚克难 施工现场马力全开
在辽宁滨海实验室施工现场,门口醒目位置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列出了全年进度计划横道图,在最末尾竣工验收时间上注明“2023年12月13日”。“我们把施工时间都精确到每日,一天都不能含糊。”王海丰说,公司负责第一批7个地块实验室施工,目前,施工人员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些施工作业需要彻夜奋战,很多工序见缝插针、同步推进,甚至精确到每小时。
复杂地形和施工条件为精准施工安排带来不小的难题。 “通常情况下,建筑类施工是围绕一个场地展开,而英歌石科学城施工场地沿着山英路一路向北铺开,丘陵地形绵延3公里,7个地块分为两个大部分同步施工。”王海丰说,陡坡多、“战线”长、“战场”分散,施工安排又非常紧凑,因此对施工组织和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公司管理人员全员下沉一线,驻地设置在施工区域中间位置,每天通过大巴车运送工人往返,实行闭环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考验施工人员的另一个难题是建筑结构的差异化。“建筑结构要根据实验室需求来设计,整个建筑只有五层楼高,但是不同位置结构差异很大,有的实验室跨度大,有的层高十余米,还有的地下结构复杂。”王海丰说,在同一栋建筑中要体现不同的结构,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青山绿水红砖体现自然美和科技感
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充分体现“科研+科学家+城”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所有建筑均设计为低楼层,两三栋小楼依山而建,组成的一座座小单元,给人以“曲径通幽处”的人文之美,同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保证了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感。
“我们的实验室楼大多采用的是红色陶土砖,没有采用玻璃幕墙、钢筋外观等现代都市风格的建筑材料。”孙玉帝说,此举不但减少了玻璃幕墙反光形成的光污染,同时呈现出“万绿丛中片片红”的美景,与英歌石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此外,英歌石科学城科技感十足,作为洁净能源策源中心,将充分体现“双碳”意识,设计了氢能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应用场景,打造绿色发展的新样本。同时,园区还将开辟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最新科技的应用场景,充分体现了打造智慧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的规划理念。
(文/ 博闻 图/宋一兵 马晓龙)
2月21日,二月二龙抬头,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现场,一排排塔吊巍然耸立,一辆辆工程车川流不息,一位位施工人员挥汗如雨,火热的施工氛围带来春的气息,彰显出蓬勃生机。据了解,截至目前,英歌石科学城已有4栋实验楼封顶,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80%,第二批9个地块实验室建设已进场施工,第三批地块及市政基础工程即将开始施工。
争分夺秒 施工工人坐飞机赶回工地
“目前我们整个场地有1000多名施工人员日夜奋战,这些施工人员正月十五之前全部到岗,不少工人坐飞机回来的,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大连英歌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孙玉帝告诉记者,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能在节后快速复工并迅速形成大干场面的并不多见。
在辽宁滨海实验室施工现场,孙玉帝指着面前的一栋建筑,这是英歌石科学城首个封顶的实验楼。“9月22日进场施工,12月实现封顶,仅用时3个月。”孙玉帝说,自开工建设以来,“科学城速度”创造多个纪录,比如可研报告批复、进场施工作业等前期工作用时不到4个月,更为可贵的是,在历经两次疫情、冬季施工和复杂条件的考验下,“科学城速度”始终保持高速前进,“科学城建设充分展示了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担当精神。”孙玉帝说。
“预计两个辽宁实验室3月份就完成所有主体结构施工。”中建三局东北公司副总经理王海丰表示,项目分为A1、A3两个区域,其中A1区域的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通用实验室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80%。4座实验室楼栋已封顶,目前正在进行材料拆除清理工作,预计3月份完成所有主体结构施工。同时,二次结构已进场开始施工准备,计划在本月底施工,后续将穿插进行装饰施工。A3区域3个地块开始基础施工,预计5月份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孙玉帝介绍说,2月1日,第二批9个地块的实验室建设已经进场施工,3月底将进行科技配套服务设施施工,4月份市政基础设施将进场施工。“科学城一期首开区共39万平方米实验室项目和1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等配套项目,目前各工程压茬推进、多箭齐发。”孙玉帝说,大家分秒必争,挂图作战,确保科学城年底“见雏形”。
攻坚克难 施工现场马力全开
在辽宁滨海实验室施工现场,门口醒目位置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列出了全年进度计划横道图,在最末尾竣工验收时间上注明“2023年12月13日”。“我们把施工时间都精确到每日,一天都不能含糊。”王海丰说,公司负责第一批7个地块实验室施工,目前,施工人员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些施工作业需要彻夜奋战,很多工序见缝插针、同步推进,甚至精确到每小时。
复杂地形和施工条件为精准施工安排带来不小的难题。 “通常情况下,建筑类施工是围绕一个场地展开,而英歌石科学城施工场地沿着山英路一路向北铺开,丘陵地形绵延3公里,7个地块分为两个大部分同步施工。”王海丰说,陡坡多、“战线”长、“战场”分散,施工安排又非常紧凑,因此对施工组织和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公司管理人员全员下沉一线,驻地设置在施工区域中间位置,每天通过大巴车运送工人往返,实行闭环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考验施工人员的另一个难题是建筑结构的差异化。“建筑结构要根据实验室需求来设计,整个建筑只有五层楼高,但是不同位置结构差异很大,有的实验室跨度大,有的层高十余米,还有的地下结构复杂。”王海丰说,在同一栋建筑中要体现不同的结构,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青山绿水红砖体现自然美和科技感
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充分体现“科研+科学家+城”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所有建筑均设计为低楼层,两三栋小楼依山而建,组成的一座座小单元,给人以“曲径通幽处”的人文之美,同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保证了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感。
“我们的实验室楼大多采用的是红色陶土砖,没有采用玻璃幕墙、钢筋外观等现代都市风格的建筑材料。”孙玉帝说,此举不但减少了玻璃幕墙反光形成的光污染,同时呈现出“万绿丛中片片红”的美景,与英歌石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此外,英歌石科学城科技感十足,作为洁净能源策源中心,将充分体现“双碳”意识,设计了氢能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应用场景,打造绿色发展的新样本。同时,园区还将开辟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最新科技的应用场景,充分体现了打造智慧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的规划理念。
(文/ 博闻 图/宋一兵 马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