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是大连市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聚集地、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肩负重要使命任务。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为大连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指明了目标任务、思路举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紧扣全会目标任务,以《提升清单》为重要抓手,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主力队员。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高新区紧紧抓实产业发展这个“硬支撑”,旗帜鲜明地提出“做大经济总量”发展目标,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狠抓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新谋划生成130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4个亿元以上项目,新落地28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建设40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黄泥川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产业园已落地、开工华邦化学研发生产基地、宗益科技设备研发项目、黄泥川智能研发中心,以及中核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美恒工业自动化科技总部、博涛文旅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积极推进云观元宇宙研究院、东软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总部、文远知行东北研发中心、高知特大连运营中心、金慧科技运营总部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四链”融合,围绕优势产业基础,加快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车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建设大连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创新中心,以数字技术赋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洁净能源等产业,全面落实“制造强市”建设,充分发挥英特仿真等工业软件企业协同创新作用。在洁净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产业方向,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展,同时,立足微电子、光电制造业等短板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上楼,重点推动优欣光科技、圣邦骏盈微电子等企业快速发展。
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积极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努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北方科技创新策源中心。
加快英歌石科学城建设。聚焦能源革命,务实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科研增量,大力布局前瞻学科领域;全力打造国际化科教融合基地;整合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智造强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年底前,1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竣工并交付使用。筛选完成首批入驻科学城235个实验室(研究团队)清单。围绕大连主导产业,积极招引研发中心类、头部企业类项目落地。
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设立实体化运行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创新综合体,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科技成果市场化对接,推进项目公司化落地,设立天使基金和创投基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探索科技成果期权制度,通过“一区多园”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全市范围落地转化。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实施“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加大招引高新技术企业力度,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调整完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政策,繁荣科技服务和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做好招才引智和人才服务工作。构建以“人才港+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公司”的组织架构,加强人才的统筹服务,依托人才港搭建数字平台、创新载体活动、拓展培训措施、提升服务能级,加强人才与各类研发平台及企业的对接。
(来源/ 大连日报)
高新区是大连市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聚集地、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肩负重要使命任务。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为大连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指明了目标任务、思路举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紧扣全会目标任务,以《提升清单》为重要抓手,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主力队员。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高新区紧紧抓实产业发展这个“硬支撑”,旗帜鲜明地提出“做大经济总量”发展目标,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狠抓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新谋划生成130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4个亿元以上项目,新落地28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建设40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黄泥川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产业园已落地、开工华邦化学研发生产基地、宗益科技设备研发项目、黄泥川智能研发中心,以及中核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美恒工业自动化科技总部、博涛文旅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积极推进云观元宇宙研究院、东软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总部、文远知行东北研发中心、高知特大连运营中心、金慧科技运营总部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四链”融合,围绕优势产业基础,加快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车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建设大连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创新中心,以数字技术赋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洁净能源等产业,全面落实“制造强市”建设,充分发挥英特仿真等工业软件企业协同创新作用。在洁净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产业方向,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展,同时,立足微电子、光电制造业等短板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上楼,重点推动优欣光科技、圣邦骏盈微电子等企业快速发展。
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积极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努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北方科技创新策源中心。
加快英歌石科学城建设。聚焦能源革命,务实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科研增量,大力布局前瞻学科领域;全力打造国际化科教融合基地;整合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智造强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年底前,1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竣工并交付使用。筛选完成首批入驻科学城235个实验室(研究团队)清单。围绕大连主导产业,积极招引研发中心类、头部企业类项目落地。
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设立实体化运行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创新综合体,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科技成果市场化对接,推进项目公司化落地,设立天使基金和创投基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探索科技成果期权制度,通过“一区多园”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全市范围落地转化。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实施“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加大招引高新技术企业力度,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调整完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政策,繁荣科技服务和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做好招才引智和人才服务工作。构建以“人才港+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公司”的组织架构,加强人才的统筹服务,依托人才港搭建数字平台、创新载体活动、拓展培训措施、提升服务能级,加强人才与各类研发平台及企业的对接。
(来源/ 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