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一年来,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经济发展“含新量”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科技引领 以新促高
在大连英歌石科学城辽宁黄海实验室2号楼,60余台套各类设备已陆续进驻。
自6月中旬以来,黄海实验室启动进驻,高端车铣镗复合机床研发及产业化、复合材料控形控性制造等项目已陆续落位。
截至目前,黄海实验室已与通用技术、瓦轴、欣旺达等30余家重点企业深入对接180余次,征集技术需求140余项;签订横向开发合同17项。
辽宁滨海实验室出台了《辽宁滨海实验室专项资金使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辽宁滨海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实施方案》,近期先后启动联合基金类项目、能源化工联合专项开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吸引一批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高新区将坚持“科研+产业”双向布局,推动一个个科技成果从科学城诞生、转化、产业化。
在第25届海创周上,高新区揭牌成立氢能源制造业创新中心;与13家投资机构签约,打造“高新金汇”基金池;积极构建创新综合体、成果转化中心,全力打造“新质孵化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从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产业转型 创业先行
今年5月,高新区举行软件业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政校企协聚力发展生成式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
高新区提出全力延伸软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锚定“1+4”产业赛道,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高新区汇聚了长城汽车、吉利、东软智行、博泰、特斯拉等多家知名企业,车联网产值增长超过30%;此外有90多家企业在ERP、CRM、SCM等关键技术领域深耕细作,大连航天新长征大道、信华信、英特仿真、遨海科技、大连鑫海智桥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揭榜挂帅”名单、优秀产品名单;与此同时,半导体智能制造软件赛道领军企业赛美特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国际知名软件企业FPT进驻,新动能加速聚集。
实体经济 聚链成群
9月2日,在全市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上,14家入围企业中6家来自高新区,更值得关注的是,6家企业产品涵盖了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软件开发、精细化工、工业软件等领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态势日益凸显。从中不难看出,高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布局和思考。
截至目前,高新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到14家,94家企业荣获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347家企业荣获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快集聚。高新区坚持实体经济强区,沿“七贤岭——黄泥川——龙王塘——英歌石——龙头”一线,逐个节点推动发展实体经济,全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 王博文)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一年来,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经济发展“含新量”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科技引领 以新促高
在大连英歌石科学城辽宁黄海实验室2号楼,60余台套各类设备已陆续进驻。
自6月中旬以来,黄海实验室启动进驻,高端车铣镗复合机床研发及产业化、复合材料控形控性制造等项目已陆续落位。
截至目前,黄海实验室已与通用技术、瓦轴、欣旺达等30余家重点企业深入对接180余次,征集技术需求140余项;签订横向开发合同17项。
辽宁滨海实验室出台了《辽宁滨海实验室专项资金使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辽宁滨海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实施方案》,近期先后启动联合基金类项目、能源化工联合专项开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吸引一批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高新区将坚持“科研+产业”双向布局,推动一个个科技成果从科学城诞生、转化、产业化。
在第25届海创周上,高新区揭牌成立氢能源制造业创新中心;与13家投资机构签约,打造“高新金汇”基金池;积极构建创新综合体、成果转化中心,全力打造“新质孵化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从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产业转型 创业先行
今年5月,高新区举行软件业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政校企协聚力发展生成式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
高新区提出全力延伸软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锚定“1+4”产业赛道,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高新区汇聚了长城汽车、吉利、东软智行、博泰、特斯拉等多家知名企业,车联网产值增长超过30%;此外有90多家企业在ERP、CRM、SCM等关键技术领域深耕细作,大连航天新长征大道、信华信、英特仿真、遨海科技、大连鑫海智桥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揭榜挂帅”名单、优秀产品名单;与此同时,半导体智能制造软件赛道领军企业赛美特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国际知名软件企业FPT进驻,新动能加速聚集。
实体经济 聚链成群
9月2日,在全市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上,14家入围企业中6家来自高新区,更值得关注的是,6家企业产品涵盖了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软件开发、精细化工、工业软件等领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态势日益凸显。从中不难看出,高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布局和思考。
截至目前,高新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到14家,94家企业荣获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347家企业荣获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快集聚。高新区坚持实体经济强区,沿“七贤岭——黄泥川——龙王塘——英歌石——龙头”一线,逐个节点推动发展实体经济,全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 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