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最受航运界关注的100位中国人”榜单,去年年底正式发布。大连海大赢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海科技”)董事长尹修猛再次成功入选,这是他连续三届获此荣誉。
作为赢海科技的创始人,尹修猛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航运百人榜”,他在航运业自主创业“突围”的13年里业绩骄人,其背后又隐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抢占先机 赢得市场
尹修猛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他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硕士专业则是项目管理。毕业后从事软件互联网开发工作,后凭着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转向航运互联网团队管理。
2010年,尹修猛迈入而立之年,而当时,航运行业的船舶管理软件全部被国外软件企业所垄断,其软件产品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特别不适合中国船员操作。在业内的一片怨声载道中,尹修猛似乎找到了商机,拉上三五好友一同跃上这座航运的“机会之船”。
尹修猛告诉记者: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团队中有些成员不敢轻易辞掉手里唯一可带来收入的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发和经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赢海科技慢慢发展壮大,2013年,WinSea船舶管理平台诞生,如今已经更新迭代到6.0版本。2017年,赢海科技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成功在大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自2010年成立以来,赢海科技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扎根航运领域;深入航运场景进行众多类型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创新,为150余客户,2000余艘船舶,1000余家船员劳务公司,30余万船员提供可持续的优质服务。目前已在上海、宁波、舟山设立分公司;在青岛、烟台、重庆、深圳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公司产品集物联网、船岸通信技术、大数据、云数字平台等为一体,为航运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主要产品有“赢海云管船”“赢海云船付”“赢海云船员”“赢海云船供”“赢海大数据及智能化”。
回首创业来路,他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家人,创业艰苦,无力顾家,深感愧疚,但家人们无条件的全力支持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创业十多年的朋友们如今依旧在身边,尽管创业途中许多分歧,但在共同的目标中“相爱相杀”,用尹修猛的话讲,这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在创业举步维艰时,尹修猛常与创业伙伴一起畅想,有朝一日能通过赢海科技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上跟印度和欧美拼一拼,进而拿下欧美及日韩市场,排解创业瓶颈时的压力与艰辛,为自己加油打气。
现如今,赢海科技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熠熠发光,畅想已变成现实。
数字化赋能企业定制服务
作为一家航运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赢海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整体航运数字化领域解决方案,包括船舶管理、船员管理、经营管理、预算结算管理等,同时也为客户提供航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船舶监控管理平台、船舶油耗监控管理平台、船舶动态监控平台、船舶通讯管理平台等。
近年来,赢海科技以其个性化、定制化特性突出的产品享誉业内。尹修猛也一如既往地坚持带领团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用于不断提升、优化产品的质量,在易用性和实际效果上匠心打磨精品,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中国航油、日本神户海运、新加坡合丰、ISEACO、青岛洲际集团、上海振华重工、海南海峡股份、广东徐闻等国内外150余家知名大型船舶公司成为赢海科技的稳定客户,尤其是面向港口客户端的产品,已形成行业标杆。
采访中尹修猛介绍:“我们给南京港提供的拖轮调度及电子签单系统,涵盖了拖带业务的业务订单管理、拖轮调度、计费结算、成本管理、统计分析、物资管理等多个模块,信息化覆盖企业的全业务流程、全运营阶段。上线后基层人员对系统非常满意,帮助他们减轻了繁重的作业。另外,电子签单功能,还有效避免了船员间的身体接触,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样的客户案例还有很多。
青岛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华洋”)船长毕见朋评价其产品时表示:“运用赢海数字化管理系统后,不仅提升了公司资料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及管理效率,避免了因人员调动而造成资料损失,另一方面,还实现了所有工作的系统数字化,流程更加规范,操作更加简便快捷,避免了人情等主观因素对工作造成的影响。运用该系统远程办公,在疫情最严重阶段极大地保障了主要工作的稳定运行。”
据了解,这项合作开始于2018年,由于当时业务的特殊性,青岛华洋需要一个综合性功能比较强的管理系统来提升管理作业效率,经过多方调研,毕见朋船长发现大部分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更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单一偏重的功能往往难以满足公司项目多重复杂任务的需求。
赢海科技的产品以其功能性多样化的特性在众多同类管理软件产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华洋的青睐。通过前期立项的沟通和后期使用的交流反馈,赢海科技为华洋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其产品经过多次升级优化,更加贴近青岛华洋的需求。
对于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前后的对比,毕见朋认为最直观的变化是工作效率的提升,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
一方面,青岛华洋特别重视对信息资料的积累和管理,资料本身也是公司重要的财富之一。早期单纯由人工完成这部分工作,一旦有人员变更,资料的储备交接往往就会造成延时或遗失,导致管理资料信息的断档,资料的不连续性为后期的业务衔接带来困扰和麻烦。运用了赢海科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之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系统解决了人情等主观因素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在使用系统之前,人和人面对面打交道的工作模式会存在很多情绪因素干扰,进而影响到工作效果。使用系统后,工作流程规范、固化、清晰,标准化流程操作,为作业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避免了人为情绪因素干扰对工作造成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运用系统可以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减少特殊情况带来的损失,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的阶段,异地办公、远程办公都是靠系统去完成的,数字化的系统软件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很好地保障了主要工作的稳定运行。
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打开赢海科技官网的资源中心版块,这里还专门为客户以及目标客户设置了学习中心和资料下载功能,良好友善的操作界面,为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产品提供了便利。
尹修猛告诉记者,这么做的目的,不仅仅只是针对侠义的客户群体,更是以开放的心态面向整个航运业的同仁。
尹修猛说:赢海科技有这样的技术自信。
共享的内容整合了重要的专家库及业内资深机构的专业信息,主要通过对航运专业知识的定期采集,掌握和分享最新的机务海务管理知识、管理法规以及海事相关内容,同时也为海员提供航运最新的资讯和专业导航,借助自身数字化管理软件开发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构建内容强大的信息库,整理成册,也为业内同仁带来共同交流、学习、借鉴和发展的成长空间。
同时,赢海科技正积极推出航运版的“知乎”,通过连接航运行业的专家学者,提供在线答疑分享以及各种知识的获取,整合行业知识,定期发布形成航运知识百科全书。尹修猛也期待着,有更多的行业专家,各行业协会、技术大咖、教授学者都能一起来共建航运“知乎”的知识库。
尹修猛坦言,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积极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加速产学研融合,力促科技成果的转化,赢海科技也紧随其后,不断地加强与大连海事大学在内的学术研究合作,实现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技术积累,打造具有真正生态意义的技术战略布局:
先后联合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船舶管理实验室,海事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8年,《赢海船舶管理系统》更是作为课件教材纳入了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学院信息化教学课程,并由赢海科技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授课;
企业与大连海事大学校企合作的课题《基于海事大数据的船舶管理与能耗数据分析与应用》,成为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重点学科重大课题”项目,获得300万元扶持基金;
赢海科技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申报的《船舶能耗优化关键技术及能效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荣获“2021年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大连高新区政策支持、产业落地、资金扶持、人才政策、平台搭建等一系列措施的助推作用下,赢海科技的技术成果入选多项政府重点资助项目,实现不同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使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在政策的引领下,用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赢海科技在船舶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持续深入探索,不断丰满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的“羽翼”,并成长为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力量,为大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插上劲翅。
“航运产业的发展是一片潜力无限的蓝海。”尹修猛坚信,在巨大的市场前景下,赢海科技将在港航科技创新上磨真刀,纵深港航产业和大数据技术。
2022年,赢海科技的数字化赋能主要体现在六大产品板块上:“数字化船舶管理平台”“航运业灵活用工平台”“航运大数据”“船员综合服务平台”“备件物料对接平台”“赢海新媒体”。
尹修猛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行业,实践“互联网+制造”在新一轮发展,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多链路全方位覆盖航运业,推促航运业不断发展壮大。
展望未来,尹修猛首次提出“产业路由器”的理念:通过大数据与算法匹配需求和供给,匹配到赢海科技及航运业来说就是“利他产业路由器”。赢海科技将通过赢海大平台快速找到相应的服务,解决自己的需求。
尹修猛还表示,赢海“利他产业路由器”主要体现在4个“不赚”:不赚差价、不赚交易佣金、不赚通道费、不赚流量分发的广告费。
“这是一条真正利好帮助航运业的产业高速通道。” 尹修猛说。
(三创中心供稿)
“2022年度最受航运界关注的100位中国人”榜单,去年年底正式发布。大连海大赢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海科技”)董事长尹修猛再次成功入选,这是他连续三届获此荣誉。
作为赢海科技的创始人,尹修猛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航运百人榜”,他在航运业自主创业“突围”的13年里业绩骄人,其背后又隐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抢占先机 赢得市场
尹修猛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他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硕士专业则是项目管理。毕业后从事软件互联网开发工作,后凭着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转向航运互联网团队管理。
2010年,尹修猛迈入而立之年,而当时,航运行业的船舶管理软件全部被国外软件企业所垄断,其软件产品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特别不适合中国船员操作。在业内的一片怨声载道中,尹修猛似乎找到了商机,拉上三五好友一同跃上这座航运的“机会之船”。
尹修猛告诉记者: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团队中有些成员不敢轻易辞掉手里唯一可带来收入的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发和经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赢海科技慢慢发展壮大,2013年,WinSea船舶管理平台诞生,如今已经更新迭代到6.0版本。2017年,赢海科技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成功在大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自2010年成立以来,赢海科技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扎根航运领域;深入航运场景进行众多类型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创新,为150余客户,2000余艘船舶,1000余家船员劳务公司,30余万船员提供可持续的优质服务。目前已在上海、宁波、舟山设立分公司;在青岛、烟台、重庆、深圳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公司产品集物联网、船岸通信技术、大数据、云数字平台等为一体,为航运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主要产品有“赢海云管船”“赢海云船付”“赢海云船员”“赢海云船供”“赢海大数据及智能化”。
回首创业来路,他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家人,创业艰苦,无力顾家,深感愧疚,但家人们无条件的全力支持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创业十多年的朋友们如今依旧在身边,尽管创业途中许多分歧,但在共同的目标中“相爱相杀”,用尹修猛的话讲,这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在创业举步维艰时,尹修猛常与创业伙伴一起畅想,有朝一日能通过赢海科技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上跟印度和欧美拼一拼,进而拿下欧美及日韩市场,排解创业瓶颈时的压力与艰辛,为自己加油打气。
现如今,赢海科技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熠熠发光,畅想已变成现实。
数字化赋能企业定制服务
作为一家航运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赢海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整体航运数字化领域解决方案,包括船舶管理、船员管理、经营管理、预算结算管理等,同时也为客户提供航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船舶监控管理平台、船舶油耗监控管理平台、船舶动态监控平台、船舶通讯管理平台等。
近年来,赢海科技以其个性化、定制化特性突出的产品享誉业内。尹修猛也一如既往地坚持带领团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用于不断提升、优化产品的质量,在易用性和实际效果上匠心打磨精品,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中国航油、日本神户海运、新加坡合丰、ISEACO、青岛洲际集团、上海振华重工、海南海峡股份、广东徐闻等国内外150余家知名大型船舶公司成为赢海科技的稳定客户,尤其是面向港口客户端的产品,已形成行业标杆。
采访中尹修猛介绍:“我们给南京港提供的拖轮调度及电子签单系统,涵盖了拖带业务的业务订单管理、拖轮调度、计费结算、成本管理、统计分析、物资管理等多个模块,信息化覆盖企业的全业务流程、全运营阶段。上线后基层人员对系统非常满意,帮助他们减轻了繁重的作业。另外,电子签单功能,还有效避免了船员间的身体接触,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样的客户案例还有很多。
青岛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华洋”)船长毕见朋评价其产品时表示:“运用赢海数字化管理系统后,不仅提升了公司资料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及管理效率,避免了因人员调动而造成资料损失,另一方面,还实现了所有工作的系统数字化,流程更加规范,操作更加简便快捷,避免了人情等主观因素对工作造成的影响。运用该系统远程办公,在疫情最严重阶段极大地保障了主要工作的稳定运行。”
据了解,这项合作开始于2018年,由于当时业务的特殊性,青岛华洋需要一个综合性功能比较强的管理系统来提升管理作业效率,经过多方调研,毕见朋船长发现大部分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更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单一偏重的功能往往难以满足公司项目多重复杂任务的需求。
赢海科技的产品以其功能性多样化的特性在众多同类管理软件产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华洋的青睐。通过前期立项的沟通和后期使用的交流反馈,赢海科技为华洋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其产品经过多次升级优化,更加贴近青岛华洋的需求。
对于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前后的对比,毕见朋认为最直观的变化是工作效率的提升,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
一方面,青岛华洋特别重视对信息资料的积累和管理,资料本身也是公司重要的财富之一。早期单纯由人工完成这部分工作,一旦有人员变更,资料的储备交接往往就会造成延时或遗失,导致管理资料信息的断档,资料的不连续性为后期的业务衔接带来困扰和麻烦。运用了赢海科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之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系统解决了人情等主观因素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在使用系统之前,人和人面对面打交道的工作模式会存在很多情绪因素干扰,进而影响到工作效果。使用系统后,工作流程规范、固化、清晰,标准化流程操作,为作业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避免了人为情绪因素干扰对工作造成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运用系统可以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减少特殊情况带来的损失,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的阶段,异地办公、远程办公都是靠系统去完成的,数字化的系统软件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很好地保障了主要工作的稳定运行。
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打开赢海科技官网的资源中心版块,这里还专门为客户以及目标客户设置了学习中心和资料下载功能,良好友善的操作界面,为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产品提供了便利。
尹修猛告诉记者,这么做的目的,不仅仅只是针对侠义的客户群体,更是以开放的心态面向整个航运业的同仁。
尹修猛说:赢海科技有这样的技术自信。
共享的内容整合了重要的专家库及业内资深机构的专业信息,主要通过对航运专业知识的定期采集,掌握和分享最新的机务海务管理知识、管理法规以及海事相关内容,同时也为海员提供航运最新的资讯和专业导航,借助自身数字化管理软件开发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构建内容强大的信息库,整理成册,也为业内同仁带来共同交流、学习、借鉴和发展的成长空间。
同时,赢海科技正积极推出航运版的“知乎”,通过连接航运行业的专家学者,提供在线答疑分享以及各种知识的获取,整合行业知识,定期发布形成航运知识百科全书。尹修猛也期待着,有更多的行业专家,各行业协会、技术大咖、教授学者都能一起来共建航运“知乎”的知识库。
尹修猛坦言,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积极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加速产学研融合,力促科技成果的转化,赢海科技也紧随其后,不断地加强与大连海事大学在内的学术研究合作,实现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技术积累,打造具有真正生态意义的技术战略布局:
先后联合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船舶管理实验室,海事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8年,《赢海船舶管理系统》更是作为课件教材纳入了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学院信息化教学课程,并由赢海科技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授课;
企业与大连海事大学校企合作的课题《基于海事大数据的船舶管理与能耗数据分析与应用》,成为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重点学科重大课题”项目,获得300万元扶持基金;
赢海科技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申报的《船舶能耗优化关键技术及能效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荣获“2021年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大连高新区政策支持、产业落地、资金扶持、人才政策、平台搭建等一系列措施的助推作用下,赢海科技的技术成果入选多项政府重点资助项目,实现不同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使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在政策的引领下,用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赢海科技在船舶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持续深入探索,不断丰满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的“羽翼”,并成长为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力量,为大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插上劲翅。
“航运产业的发展是一片潜力无限的蓝海。”尹修猛坚信,在巨大的市场前景下,赢海科技将在港航科技创新上磨真刀,纵深港航产业和大数据技术。
2022年,赢海科技的数字化赋能主要体现在六大产品板块上:“数字化船舶管理平台”“航运业灵活用工平台”“航运大数据”“船员综合服务平台”“备件物料对接平台”“赢海新媒体”。
尹修猛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行业,实践“互联网+制造”在新一轮发展,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多链路全方位覆盖航运业,推促航运业不断发展壮大。
展望未来,尹修猛首次提出“产业路由器”的理念:通过大数据与算法匹配需求和供给,匹配到赢海科技及航运业来说就是“利他产业路由器”。赢海科技将通过赢海大平台快速找到相应的服务,解决自己的需求。
尹修猛还表示,赢海“利他产业路由器”主要体现在4个“不赚”:不赚差价、不赚交易佣金、不赚通道费、不赚流量分发的广告费。
“这是一条真正利好帮助航运业的产业高速通道。” 尹修猛说。
(三创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