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穷困潦倒的美国画家李普曼在画一幅素描,手中的铅笔头已经短得不能再短,画室中唯一的一块橡皮擦也只剩下黄豆粒大小。涂涂改改的李普曼,一会儿四处寻找不知踪影的橡皮擦,一会儿又为了那不知去向的铅笔头而着急上火。一气之下,他停止手中的画作,开始做起了发明实验,他花费了好几天时间,终于将橡皮擦成功固定在那截短短的铅笔头上。这便是“戴橡皮擦的铅笔”的由来,李普曼因此申请了发明专利,并最终以数十万美元的天价将专利转让给了著名的RABAR铅笔制造商,从此改写了铅笔与橡皮“天各一方”的命运,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发明专利,李普曼彻底告别了生活困境。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西方工商业的出现,各国相继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了国际性专利组织,缔结了各种国际条约和协定,用以保护“专利”发明人对其知识产权的专有使用权和处置权。
“专利”一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却是一个比较“迟到”的概念。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与世界接轨,1985年4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颁布实施专利法,“专利”以及“知识产权”等概念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熟知。
30多年过去了,伴随科技强国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发明创造等活动愈加频繁,各种牵涉知识产权的活动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具备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意识与需求。如今,“专利”“知识产权”等词汇早已摆脱了陌生的概念,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
在大连,就有一家26年专业提供专利代理及系统知识产权服务的公司——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专利”),凭借多年的专业经验和优势,该企业现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平台型服务商,实现集团化运营,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涵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高企认定、知识产权贯标辅导、项目申报、科技查新等知识产权全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大连东方专利的创业者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征途,架起了一座连接科技与未来的美丽“虹桥”。
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李馨,探访公司发展历程,倾听李馨为我们讲述其与父亲李洪福一同创业、共同为梦想打拼和坚守的故事。
拍电影的父亲是一座“灯塔”
“2018年,父亲出资拍摄了一部影片,片名叫《青春濛濛》,在爱奇艺上映。网络上现在还可以看到这部电影,这是父亲担任导演和制片人的第一部影视作品,虽然这次投资并没有让他盈利热卖,但通过这件事,我再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执著,他带给我的启示是:人要有目标和追求,无论什么年纪都要保留自己的梦想,并且要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只要为梦想保留足够的空间,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将梦想变为现实。”这是李馨在谈到父亲时说出的一段话。
东方专利成立于1995年,创始人正是李馨的父亲李洪福教授。1985年中国颁布《专利法》之后,作为高校选派的专业力量,大连交通大学铁道车辆专业的李洪福教授便参加了我国专利法法规的学习,成为我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并且见证了我国知识产权代理、审查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其后的10年间,李洪福便一直以兼职的方式,利用业余时间为社会机构及个人提供专利代理服务。这为他后来创立东方专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李洪福正式登记注册了大连东方专利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从小受父亲影响热爱艺术的李馨,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与父亲一同站在创业者大军的潮头,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事业进行得风生水起。
在女儿面前,李洪福并不是一个“独裁”的父亲,他对女儿李馨的影响恰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父亲开放的心态、民主的做法让李馨从小便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小时候他给我做了只小木箱,里面珍藏着我儿时的玩具,有父亲亲手为我做的折纸,还有他给我买的小人书,从小他就给我讲西游记,告诉我‘经历磨难,不畏艰难才能取得真经’的道理,父亲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启蒙老师。”李馨的讲述中带着甜蜜的回忆。父爱无形中为李馨撑起了一片别样的天地,并且在价值观上深刻影响了她的人生。
2003年,李馨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加入了父亲的企业大连东方专利。从最开始对专利代理工作的些许抵触,到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从了解到理解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再到最后爱上这份事业,实现在知识产权领域丰富经验的积累和专业跨越,父亲对她的影响和指导,贯穿了她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
18年的工作经历,同样也是与父亲一同坚守创业的过程,李馨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和财富。在细分领域,她尤以“擅长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各种检索分析工具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复杂的业务问题”而在业内著称。在她的履历中,这些专业背景也变现成诸多含金量极高的专业荣誉、职业及学术头衔,展现出她在专业方面的过硬实力与优势:2019年,李馨获评东北地区唯一一位“全国知识产权圈30位杰出女性”的荣誉称号,并担任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她同时还是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专利惩戒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大连市工商联执委,兼任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知识产权运营咨询专家及东北财经大学特聘讲师。
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创业经验,李馨还受聘于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大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担任创业导师,公益参加大连市人社局直属大连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创业诊所”活动,每周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线上“坐诊”,并受邀担任“2020年中山区创新创业大赛”及“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 三创赛校赛决赛”评委,为创业者答疑解惑、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创业导师的引导作用。
而这一切荣誉与成绩的取得,都与父亲的影响与熏陶密不可分。李馨坦言,父亲是自己心目中指引的灯塔。采访中,作为共同创业者的李洪福对女儿李馨的评价是:“第一,她非常敬业,专业领域勤奋刻苦;第二,她特别有思想,领导能力强,敢想敢干,不等不靠,行事果断,处理问题雷厉风行;第三,她很擅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学到的最新知识运用到公司内部的管理中来。”
“利他心”架起事业的“虹桥”
李馨说,创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挫折和击败挫折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必经之路:“5年前,公司遭遇了比较大的一个瓶颈期,面临从业务单一的代理公司向知识产权咨询策划公司过渡的难题。对外通过和业内最优秀的咨询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市场;对内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内部学习、优化服务板块,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升级转型。”
如今,转型后的东方专利,可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面知识产权辅导,并成为大连高新区及营口自贸区的知识产权策划服务机构,成功协助大连高新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上世纪90年代只身留学日本,刻苦学习语言与专业的经历,为李馨日后克服创业困难、磨砺团队意志力、专注力与抗挫折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照。而“利他心”则是李馨开拓事业、赢得员工与客户尊重,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信念的经营法宝。
当被问及“你理解的创业成功要素有哪些”以及“对年轻一代创业者有哪些忠告”两个问题时,李馨回答:“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利他心,利益客户利益员工利益朋友;其次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并有为之不懈努力的恒心;再次还要跟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一起奋斗与成长,通过彼此成就来不断拓大事业的格局。”可谓一语道破创业者成功的要素。
留学后归国创业,李馨先从文员做起,点滴积累对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经验,努力跟随父亲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成为总经理之后,她完成了职业角色的华丽蜕变:在她的带领下,团队通过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尝试,进入快速成长的通道,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东方专利就获批成为大连市首家涉外专利代理机构。随后,她在父亲的协助下,又先后主导建成了大连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中心、辽宁东方韵德科技信息检索中心,与相关单位共同组建大连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东北亚知识产权经济研究院。
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利他心”商业价值观驱动下的李馨,言语中更多流露的是沉稳与自信的语气,她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有一个客户,他起步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他就在一个细分领域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跃升为行业排名第二,与此同时也引起了龙头企业的警惕和关注,这家龙头企业就想通过法律诉讼的手段来遏制这家企业的发展,在为客户做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法律方向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客户被诉讼的产品并没有落入这家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也就是说,并没有对其构成侵权行为,应诉之后,经过我们律师的努力,最终我们为客户赢得了这场诉讼,这也为我们换来了客户最大程度的信任与尊重。”
李馨坦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是被称为“商界铁娘子”的董明珠女士。她说,女人创业更需要向最优秀的女性学习,董明珠坚毅不拔的精神,独立的品格,前瞻性的眼光,人生的格局都无不让她钦佩。
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自己的商业信仰,李馨坚信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帮助客户保护正当的知识产权权益,并替他们设计出最大价值输出的知识产权系统保护方案,实现客户的终极价值与梦想,自己事业的道路也就会越走越远。
在李馨的带领下,东方专利先后获评“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全国企业信用评级AAA级企业”、“全国三星专利代理机构”、“辽宁省专利代理机构先进单位”、“辽宁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大连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可谓成绩不俗。
最美味果实,来自最好的种子
“20年前个人做专利申请的居多,而企业比较少。2003年我刚入职的时候,公司一年的专利代理量只有146件,现在一年能代理3000多件。”在谈到未来时,李馨深有感触地将20年前的知识产权环境与现在的环境做了一个对比,她说,因为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科技进步主导的社会环境如今都在提倡创新、创业,也可以看到有许多大奖赛鼓励大家去不断地创新和创业;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前个人即便申请了专利,也缺少创业的土壤,更多个人在做了知识产权登记之后,他想的是怎样把它转让出去,卖给一个大厂家来一次性获利,但是现在又不同了,有思想、有技术、有创造力的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创业做一番事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院校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申请量也发生了一个几何倍的增长,可以看到院校老师的创新意愿和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经常会和一些孵化器互动,然后帮助他们辅导的企业做知识产权方向的一些落地与成果转化。
这种环境变化,也为东方专利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李馨说:“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成长。就像为了获得最美味的果实,我们会选最好的种子。那么我们帮助企业做知识产权也是一样,前期会帮他们做系统科学的检索和分析,目的是帮助他们找到最好的技术和保护方案,保证从一开始客户的知识产权就是一个优良的‘种子’,如此一来,经过系统分析之后客户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才能成为含金量更高的创新载体。当企业拥有了一定量的优质知识产权之后,我们再去帮他们实现更全面的一些外围申请,我们的价值最大化,更多是要体现在促进企业客户的知识产权反作用于他们的商业方向和市场方向,帮他们取得更好的业绩。”
正是因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所涉及的客户大都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要求。故而在人才的选用上,李馨和她的创业团队也摸索出了有一套独特的用人机制。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现在大学有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并且国家对高校设置知识产权类一级学科也非常重视。以辽宁为例,大连理工大学的知识产权学院就声名在外,每年理工大学也会有优秀实习生到我们公司里来实习,我们也会邀请理工大学的老师做讲座。公司跟大连海事大学也签订了培养协议,海事大学外院的研究生,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翻译方向的学习,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李馨介绍,目前东方专利已拥有员工70余名,大都是理工科背景,并且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顶尖人才。李馨坦言,公司在选人时,最注重的第一是专业背景,第二是沟通能力。
而作为大连海创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东方专利更多则是主动担负起桥梁的作用,将身边的好企业、好项目推荐到海创工程,让更多人在海创工程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海创工程,大连高新区的一批又一批优秀创业者、企业家,也成为了东方专利的服务对象。李馨说,这对于东方专利在高新区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有益的作用。
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在本次纲要中,国家进一步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服务的概念。这为东方专利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谈及未来公司发展规划时,李馨充满信心地说:“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了解国外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才能更好的让中国的科技产品在国外市场有竞争力、有占有率。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战略是加强与海外知识产权机构的联络,建立完善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政策法规,帮助中国的企业做好海外保护及海外维权工作。我们今年已经做了一些战略布局,联合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并引进律师团队设立东方知识产权益保护中心,共同打造高水平跨境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海外发展保驾护航。”
(三创中心供稿)
1862年,穷困潦倒的美国画家李普曼在画一幅素描,手中的铅笔头已经短得不能再短,画室中唯一的一块橡皮擦也只剩下黄豆粒大小。涂涂改改的李普曼,一会儿四处寻找不知踪影的橡皮擦,一会儿又为了那不知去向的铅笔头而着急上火。一气之下,他停止手中的画作,开始做起了发明实验,他花费了好几天时间,终于将橡皮擦成功固定在那截短短的铅笔头上。这便是“戴橡皮擦的铅笔”的由来,李普曼因此申请了发明专利,并最终以数十万美元的天价将专利转让给了著名的RABAR铅笔制造商,从此改写了铅笔与橡皮“天各一方”的命运,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发明专利,李普曼彻底告别了生活困境。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西方工商业的出现,各国相继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了国际性专利组织,缔结了各种国际条约和协定,用以保护“专利”发明人对其知识产权的专有使用权和处置权。
“专利”一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却是一个比较“迟到”的概念。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与世界接轨,1985年4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颁布实施专利法,“专利”以及“知识产权”等概念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熟知。
30多年过去了,伴随科技强国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发明创造等活动愈加频繁,各种牵涉知识产权的活动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具备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意识与需求。如今,“专利”“知识产权”等词汇早已摆脱了陌生的概念,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
在大连,就有一家26年专业提供专利代理及系统知识产权服务的公司——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专利”),凭借多年的专业经验和优势,该企业现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平台型服务商,实现集团化运营,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涵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高企认定、知识产权贯标辅导、项目申报、科技查新等知识产权全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大连东方专利的创业者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征途,架起了一座连接科技与未来的美丽“虹桥”。
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李馨,探访公司发展历程,倾听李馨为我们讲述其与父亲李洪福一同创业、共同为梦想打拼和坚守的故事。
拍电影的父亲是一座“灯塔”
“2018年,父亲出资拍摄了一部影片,片名叫《青春濛濛》,在爱奇艺上映。网络上现在还可以看到这部电影,这是父亲担任导演和制片人的第一部影视作品,虽然这次投资并没有让他盈利热卖,但通过这件事,我再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执著,他带给我的启示是:人要有目标和追求,无论什么年纪都要保留自己的梦想,并且要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只要为梦想保留足够的空间,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将梦想变为现实。”这是李馨在谈到父亲时说出的一段话。
东方专利成立于1995年,创始人正是李馨的父亲李洪福教授。1985年中国颁布《专利法》之后,作为高校选派的专业力量,大连交通大学铁道车辆专业的李洪福教授便参加了我国专利法法规的学习,成为我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并且见证了我国知识产权代理、审查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其后的10年间,李洪福便一直以兼职的方式,利用业余时间为社会机构及个人提供专利代理服务。这为他后来创立东方专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李洪福正式登记注册了大连东方专利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从小受父亲影响热爱艺术的李馨,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与父亲一同站在创业者大军的潮头,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事业进行得风生水起。
在女儿面前,李洪福并不是一个“独裁”的父亲,他对女儿李馨的影响恰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父亲开放的心态、民主的做法让李馨从小便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小时候他给我做了只小木箱,里面珍藏着我儿时的玩具,有父亲亲手为我做的折纸,还有他给我买的小人书,从小他就给我讲西游记,告诉我‘经历磨难,不畏艰难才能取得真经’的道理,父亲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启蒙老师。”李馨的讲述中带着甜蜜的回忆。父爱无形中为李馨撑起了一片别样的天地,并且在价值观上深刻影响了她的人生。
2003年,李馨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加入了父亲的企业大连东方专利。从最开始对专利代理工作的些许抵触,到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从了解到理解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再到最后爱上这份事业,实现在知识产权领域丰富经验的积累和专业跨越,父亲对她的影响和指导,贯穿了她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
18年的工作经历,同样也是与父亲一同坚守创业的过程,李馨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和财富。在细分领域,她尤以“擅长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各种检索分析工具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复杂的业务问题”而在业内著称。在她的履历中,这些专业背景也变现成诸多含金量极高的专业荣誉、职业及学术头衔,展现出她在专业方面的过硬实力与优势:2019年,李馨获评东北地区唯一一位“全国知识产权圈30位杰出女性”的荣誉称号,并担任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她同时还是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专利惩戒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大连市工商联执委,兼任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知识产权运营咨询专家及东北财经大学特聘讲师。
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创业经验,李馨还受聘于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大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担任创业导师,公益参加大连市人社局直属大连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创业诊所”活动,每周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线上“坐诊”,并受邀担任“2020年中山区创新创业大赛”及“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 三创赛校赛决赛”评委,为创业者答疑解惑、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创业导师的引导作用。
而这一切荣誉与成绩的取得,都与父亲的影响与熏陶密不可分。李馨坦言,父亲是自己心目中指引的灯塔。采访中,作为共同创业者的李洪福对女儿李馨的评价是:“第一,她非常敬业,专业领域勤奋刻苦;第二,她特别有思想,领导能力强,敢想敢干,不等不靠,行事果断,处理问题雷厉风行;第三,她很擅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学到的最新知识运用到公司内部的管理中来。”
“利他心”架起事业的“虹桥”
李馨说,创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挫折和击败挫折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必经之路:“5年前,公司遭遇了比较大的一个瓶颈期,面临从业务单一的代理公司向知识产权咨询策划公司过渡的难题。对外通过和业内最优秀的咨询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市场;对内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内部学习、优化服务板块,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升级转型。”
如今,转型后的东方专利,可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面知识产权辅导,并成为大连高新区及营口自贸区的知识产权策划服务机构,成功协助大连高新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上世纪90年代只身留学日本,刻苦学习语言与专业的经历,为李馨日后克服创业困难、磨砺团队意志力、专注力与抗挫折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照。而“利他心”则是李馨开拓事业、赢得员工与客户尊重,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信念的经营法宝。
当被问及“你理解的创业成功要素有哪些”以及“对年轻一代创业者有哪些忠告”两个问题时,李馨回答:“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利他心,利益客户利益员工利益朋友;其次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并有为之不懈努力的恒心;再次还要跟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一起奋斗与成长,通过彼此成就来不断拓大事业的格局。”可谓一语道破创业者成功的要素。
留学后归国创业,李馨先从文员做起,点滴积累对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经验,努力跟随父亲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成为总经理之后,她完成了职业角色的华丽蜕变:在她的带领下,团队通过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尝试,进入快速成长的通道,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东方专利就获批成为大连市首家涉外专利代理机构。随后,她在父亲的协助下,又先后主导建成了大连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中心、辽宁东方韵德科技信息检索中心,与相关单位共同组建大连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东北亚知识产权经济研究院。
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利他心”商业价值观驱动下的李馨,言语中更多流露的是沉稳与自信的语气,她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有一个客户,他起步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他就在一个细分领域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跃升为行业排名第二,与此同时也引起了龙头企业的警惕和关注,这家龙头企业就想通过法律诉讼的手段来遏制这家企业的发展,在为客户做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法律方向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客户被诉讼的产品并没有落入这家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也就是说,并没有对其构成侵权行为,应诉之后,经过我们律师的努力,最终我们为客户赢得了这场诉讼,这也为我们换来了客户最大程度的信任与尊重。”
李馨坦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是被称为“商界铁娘子”的董明珠女士。她说,女人创业更需要向最优秀的女性学习,董明珠坚毅不拔的精神,独立的品格,前瞻性的眼光,人生的格局都无不让她钦佩。
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自己的商业信仰,李馨坚信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帮助客户保护正当的知识产权权益,并替他们设计出最大价值输出的知识产权系统保护方案,实现客户的终极价值与梦想,自己事业的道路也就会越走越远。
在李馨的带领下,东方专利先后获评“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全国企业信用评级AAA级企业”、“全国三星专利代理机构”、“辽宁省专利代理机构先进单位”、“辽宁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大连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可谓成绩不俗。
最美味果实,来自最好的种子
“20年前个人做专利申请的居多,而企业比较少。2003年我刚入职的时候,公司一年的专利代理量只有146件,现在一年能代理3000多件。”在谈到未来时,李馨深有感触地将20年前的知识产权环境与现在的环境做了一个对比,她说,因为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科技进步主导的社会环境如今都在提倡创新、创业,也可以看到有许多大奖赛鼓励大家去不断地创新和创业;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前个人即便申请了专利,也缺少创业的土壤,更多个人在做了知识产权登记之后,他想的是怎样把它转让出去,卖给一个大厂家来一次性获利,但是现在又不同了,有思想、有技术、有创造力的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创业做一番事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院校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申请量也发生了一个几何倍的增长,可以看到院校老师的创新意愿和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经常会和一些孵化器互动,然后帮助他们辅导的企业做知识产权方向的一些落地与成果转化。
这种环境变化,也为东方专利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李馨说:“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成长。就像为了获得最美味的果实,我们会选最好的种子。那么我们帮助企业做知识产权也是一样,前期会帮他们做系统科学的检索和分析,目的是帮助他们找到最好的技术和保护方案,保证从一开始客户的知识产权就是一个优良的‘种子’,如此一来,经过系统分析之后客户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才能成为含金量更高的创新载体。当企业拥有了一定量的优质知识产权之后,我们再去帮他们实现更全面的一些外围申请,我们的价值最大化,更多是要体现在促进企业客户的知识产权反作用于他们的商业方向和市场方向,帮他们取得更好的业绩。”
正是因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所涉及的客户大都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要求。故而在人才的选用上,李馨和她的创业团队也摸索出了有一套独特的用人机制。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现在大学有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并且国家对高校设置知识产权类一级学科也非常重视。以辽宁为例,大连理工大学的知识产权学院就声名在外,每年理工大学也会有优秀实习生到我们公司里来实习,我们也会邀请理工大学的老师做讲座。公司跟大连海事大学也签订了培养协议,海事大学外院的研究生,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翻译方向的学习,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李馨介绍,目前东方专利已拥有员工70余名,大都是理工科背景,并且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顶尖人才。李馨坦言,公司在选人时,最注重的第一是专业背景,第二是沟通能力。
而作为大连海创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东方专利更多则是主动担负起桥梁的作用,将身边的好企业、好项目推荐到海创工程,让更多人在海创工程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海创工程,大连高新区的一批又一批优秀创业者、企业家,也成为了东方专利的服务对象。李馨说,这对于东方专利在高新区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有益的作用。
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在本次纲要中,国家进一步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服务的概念。这为东方专利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谈及未来公司发展规划时,李馨充满信心地说:“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了解国外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才能更好的让中国的科技产品在国外市场有竞争力、有占有率。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战略是加强与海外知识产权机构的联络,建立完善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政策法规,帮助中国的企业做好海外保护及海外维权工作。我们今年已经做了一些战略布局,联合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并引进律师团队设立东方知识产权益保护中心,共同打造高水平跨境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海外发展保驾护航。”
(三创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