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他强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永远都是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人。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大连高新区的“创客”孙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在2012年已经创业,一路走来,他说,“我和别人不一样,都说创业九死一生,而我有幸和团队一直平稳地走到了今天。”孙武笑了笑,告诉记者,“我很普通,好像没有什么故事,你来采访我,真是难为你了。”
漂洋过海
东渡日本留学
11月30日清晨,记者走进大连高新区,迎面吹来的风,令人心旷神怡。虽是初冬,却并不觉得十分寒冷,这里空气清新,蓝天白云格外清澈透亮,道路整齐而宽阔,街边的绿化带错落有致。这是一个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
按照电话中事先约好的采访地点,记者来到大连高新区软件园,见到了孙武。
与记者想象中一样,孙武,这位十分低调的创客,有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在有暖气的办公室里,他穿着一件普通的格子衬衫。“快请坐”,他一边带记者来到会议室,一边招呼着同事端上一杯热茶。冬日的大连,在记者看来亦是格外的温暖。
“您是大连本地人吗?”记者开门见山问。
“不,我是山东烟台人。”孙武答。
“那为什么会选择在大连高新区创业呢?”
“提起这个,说来话就长了。”
初冬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照在会议桌上,明晃晃的。孙武打开了话匣子,他说,1997年到2008年之间,他在日本留学、工作生活,大连市政府当时每年都会组织市长带队到日本召开留学生座谈会。
那时候的孙武还没有想过创业,但是在座谈会上,他了解到了大连各种各样的政策,比如对人才引进的政策,十分吸引人。当时大连高新区的软件园是除了北京和深圳以外,国内最好、人才最多、规模最大的软件园。他想这样一个高新区,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了不起的。就是在参加座谈会的过程中,孙武对大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以后回国,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孙武暗自思量。
2008年,孙武的孩子6岁了,正好面临着上小学的问题。“到底是让孩子在日本上学还是回国上学,其实是每个留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我的决定很快,那就是回国。”孙武告诉记者,“我不想加入日本籍,考虑到我的孩子还是得学习中国话,接受一下中国的基础教育,这是个人的原因。同时,从2000年开始大连市政府就在日本宣传,年年主办留学生座谈会。正好当时有个工作机会在大连,我想没什么好犹豫的,干脆就回国,去大连。”
2008年,孙武带着妻儿回到了祖国。
创业梦想
源于要做自己的产品
“一开始,我是作为大连高新区引进的人才,在一家外企工作。工作中,我发现还是要经常去东京出差,再加上因为在外企工作,很多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很多工作实际上跟我擅长的东西也不是特别相符。”孙武告诉记者,他想干的事并不是这些。
“那您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吗?”记者进一步问。
“我是想做自己研发的产品,而当时公司做的几乎都是外包的产品”,孙武感觉国内的市场前景确实不错,有技术和产品的企业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别人能出来创业,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说干就干。2012年,孙武开始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我的小伙伴都是之前认识的朋友,我们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大家有着共同的信念,就是想做自己研发的产品,起初,我们的定位是车联网。”
就这样,孙武带着他的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公司——大连真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想科技”)。
起步阶段,公司开始做道路监控的平台,也就是团队成员利用自己比较擅长的分布式架构技术来解决大数据量并发的车联网平台。
当记者问到公司“第一桶金”由来时,孙武微笑着说,“我们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一夜暴富的经历,就是按部就班,慢慢发展起来的。当时正好赶上一个契机,所有8吨以上的物流车、商用车以及货车,都要做全国性的联网监控,每个省都要做。这个监控平台首先要通过国家认证,其次它的储蓄量确实特别大,因为每个省都是几十万、上百万辆的物流车辆,数据的并发量特别大,做这样的平台当时是需要一定技术的,我们正好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于是我们开发了一个软件,跟一个整车厂开始合作,可以说这是公司的起步阶段,一切都比较平稳、顺利。”
脚踏实地
不走捷径的“老实人”
提到创业过程,孙武谈到,公司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很快扩大规模,但是他没有选择走捷径,而是慢慢地积累客户,慢慢地被客户认可。那些年,他做的很多业务都是客户觉得很难完成的那种业务。
孙武还记得,2013年,有一个客户的项目非常紧急,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孙武。
“通过国家认证确实是需要技术和能力的,不是说一说,而是真的要能做得出来。而且因为时间特别紧,我们当时连续五个月,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抢先完成了这个项目,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可,因为正常情况下这种项目交付需要一年时间,我们大大缩短了工期。”
就这样,孙武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目前,公司发展到了将近200人,办公场地也从最开始只有不到20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1000多平方米。2016年,真想科技顺利从大连创业中心孵化,搬迁到海大创业园。
“我们算是大连高新区孵化得比较成功的公司。孵化过程中,大连高新区创业中心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比如从2012年公司起步开始,连续多年获得办公场地租金减免;2015年我们在高新区成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20万元补贴;作为大连高新区第七批海创工程中的一员,我们也获得200万元补贴……这些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都是雪中送炭。”心存感恩之心的孙武进一步介绍道,自己和团队都是非常求稳的“老实人”。
他还记得,有一次大连高新区相关人员来公司调研,了解到真想科技是一家致力于车联网、物流、物联网以及汽车ECU相关平台的研发与服务应用的公司。并且,公司深耕汽车市场、整车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物流、智能交通、航海导航等领域多年,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技术服务团队以及优秀的开发实施能力,能够根据客户所需,提供安全、可信的产品和解决服务方案。调研人员当时很是震惊,都没想到原来一个不知名的企业慢慢地发展到这种程度——
作为一家以车联网为主的软件公司,真想科技有两个核心的技术:一个是大数据并发实时处理的能力,研发了相关的开发框架产品,取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另一个是基础数据中台,能够迅速帮助客户实现业务数字化转型。真想科技以这两个产品为基础,低成本、高效率,为国内很多知名厂商成功完成了车辆监管、物流、DMS、数据管理服务中心等大量项目的提案和实施。
此后,在大连高新区企业座谈会上,真想科技被高新区领导点名表扬。
绝处逢生
良好信用换来“真金白银”
没有一个企业发展是一直顺风顺水,孙武的公司也不例外。
回忆企业发展中遇见的困难,孙武深有感触地说,“不要考虑一件事做了到底能不能成,哪怕碰壁了,如果你觉得这件事你必须完成,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出现,所有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孙武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印象十分深刻,那是去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公司增加签订项目订单接近400万元,但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大连高新区税务局来公司例行访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助企业对接金融部门,启动“税企银”融资平台,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纳税信用的真想科技,成功获得100万元贷款。
正是这笔贷款增强了企业在新年度扩大规模、拓展市场的信心。孙武说:“公司的发展有了‘定心丸’,实现了在疫情中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还吸纳了新入职员工6人。高新区税务部门经常来园区普查企业,例行政府的工作,我曾经以为这只是走个形式,但是他们实际上是真办事。在他们帮助下,我们公司优质的纳税信用真的转化成了‘真金白银’,高新区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对接银行,不仅利率低,而且放款快,给企业复工复产帮了大忙。”
提到大连高新区对企业的服务,孙武赞不绝口,“像我这样不爱抛头露面,也几乎从未做过宣传,没有主动去跟政府联系的公司,我们要办任何事情,走程序就直接到相关的机构办事大厅直接去办就行了,而且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
融资难,一直是许多中小企业面前横亘着的一座坚壁,稍有不慎,资金链断掉,便会破产。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都难以量化,一对一地去评估中小企业资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成本过高,不仅办理时间长、覆盖面窄、客户等不及,也让银行很难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有了政府为企业信誉担保,“政企银”便形成了良性发展的闭环。
“帮助企业融资,在我们传统的印象里面,这不是税务局的工作,但他们确实是做了,后来我了解到园区内很多企业家同行,都得到大连高新区政府的帮助,而且融资成功率都比较高。因为政府在银行是有信用的,他们给银行拿出来的企业的数据报表也是有信用的,银行就比较容易给你贷款,而且政府一直是全程积极地帮助企业办完融资流程。可以说,大连高新区税务部门思想非常超前,他们认为税务局不是专门收税的,帮助园区企业把经济发展好了,税收自然而然就来了。公司经历那次‘渡劫’以后,我们营业额不能说翻了一番,也翻了一大半。”孙武说。
说到创业以来最深的体会,孙武坦言,创业是一个长期困苦又快乐的过程。产品研发会遇到技术和人才的瓶颈,公司发展也会遇到严酷竞争和很多不可预期的煎熬,但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在看到产品研发成功上线的时候、看到客户满意的回复和被客户肯定甚至点赞的时候、看到团队项目完结开庆功会的时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采访结束时,已经接近晌午时分,孙武起身与记者握手,并再一次抱歉地说,“我所做的都是平常的事,没有啥可写的,真是不好意思啊!”
《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其中“尽精微”就是指脚踏实地、存乎一心。在记者看来,低调的“创客”孙武貌似没有任何“武功秘籍”,却能“尽其所能”之“能”,本质上已经决定着其“深谋远虑”之“远”。
在全国许多高新区企业中,有无数个这样平凡得“没有故事”的“孙武”,而正是无数个“孙武”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高新区发展的“高新”精神,脚踏实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走出真想科技,记者看见路边的幸福树依旧绿意盎然,在冬日的阳光中微微点头,仿佛一个人低着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三创中心供稿)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他强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永远都是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人。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大连高新区的“创客”孙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在2012年已经创业,一路走来,他说,“我和别人不一样,都说创业九死一生,而我有幸和团队一直平稳地走到了今天。”孙武笑了笑,告诉记者,“我很普通,好像没有什么故事,你来采访我,真是难为你了。”
漂洋过海
东渡日本留学
11月30日清晨,记者走进大连高新区,迎面吹来的风,令人心旷神怡。虽是初冬,却并不觉得十分寒冷,这里空气清新,蓝天白云格外清澈透亮,道路整齐而宽阔,街边的绿化带错落有致。这是一个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
按照电话中事先约好的采访地点,记者来到大连高新区软件园,见到了孙武。
与记者想象中一样,孙武,这位十分低调的创客,有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在有暖气的办公室里,他穿着一件普通的格子衬衫。“快请坐”,他一边带记者来到会议室,一边招呼着同事端上一杯热茶。冬日的大连,在记者看来亦是格外的温暖。
“您是大连本地人吗?”记者开门见山问。
“不,我是山东烟台人。”孙武答。
“那为什么会选择在大连高新区创业呢?”
“提起这个,说来话就长了。”
初冬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照在会议桌上,明晃晃的。孙武打开了话匣子,他说,1997年到2008年之间,他在日本留学、工作生活,大连市政府当时每年都会组织市长带队到日本召开留学生座谈会。
那时候的孙武还没有想过创业,但是在座谈会上,他了解到了大连各种各样的政策,比如对人才引进的政策,十分吸引人。当时大连高新区的软件园是除了北京和深圳以外,国内最好、人才最多、规模最大的软件园。他想这样一个高新区,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了不起的。就是在参加座谈会的过程中,孙武对大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以后回国,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孙武暗自思量。
2008年,孙武的孩子6岁了,正好面临着上小学的问题。“到底是让孩子在日本上学还是回国上学,其实是每个留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我的决定很快,那就是回国。”孙武告诉记者,“我不想加入日本籍,考虑到我的孩子还是得学习中国话,接受一下中国的基础教育,这是个人的原因。同时,从2000年开始大连市政府就在日本宣传,年年主办留学生座谈会。正好当时有个工作机会在大连,我想没什么好犹豫的,干脆就回国,去大连。”
2008年,孙武带着妻儿回到了祖国。
创业梦想
源于要做自己的产品
“一开始,我是作为大连高新区引进的人才,在一家外企工作。工作中,我发现还是要经常去东京出差,再加上因为在外企工作,很多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很多工作实际上跟我擅长的东西也不是特别相符。”孙武告诉记者,他想干的事并不是这些。
“那您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吗?”记者进一步问。
“我是想做自己研发的产品,而当时公司做的几乎都是外包的产品”,孙武感觉国内的市场前景确实不错,有技术和产品的企业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别人能出来创业,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说干就干。2012年,孙武开始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我的小伙伴都是之前认识的朋友,我们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大家有着共同的信念,就是想做自己研发的产品,起初,我们的定位是车联网。”
就这样,孙武带着他的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公司——大连真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想科技”)。
起步阶段,公司开始做道路监控的平台,也就是团队成员利用自己比较擅长的分布式架构技术来解决大数据量并发的车联网平台。
当记者问到公司“第一桶金”由来时,孙武微笑着说,“我们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一夜暴富的经历,就是按部就班,慢慢发展起来的。当时正好赶上一个契机,所有8吨以上的物流车、商用车以及货车,都要做全国性的联网监控,每个省都要做。这个监控平台首先要通过国家认证,其次它的储蓄量确实特别大,因为每个省都是几十万、上百万辆的物流车辆,数据的并发量特别大,做这样的平台当时是需要一定技术的,我们正好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于是我们开发了一个软件,跟一个整车厂开始合作,可以说这是公司的起步阶段,一切都比较平稳、顺利。”
脚踏实地
不走捷径的“老实人”
提到创业过程,孙武谈到,公司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很快扩大规模,但是他没有选择走捷径,而是慢慢地积累客户,慢慢地被客户认可。那些年,他做的很多业务都是客户觉得很难完成的那种业务。
孙武还记得,2013年,有一个客户的项目非常紧急,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孙武。
“通过国家认证确实是需要技术和能力的,不是说一说,而是真的要能做得出来。而且因为时间特别紧,我们当时连续五个月,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抢先完成了这个项目,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可,因为正常情况下这种项目交付需要一年时间,我们大大缩短了工期。”
就这样,孙武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目前,公司发展到了将近200人,办公场地也从最开始只有不到20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1000多平方米。2016年,真想科技顺利从大连创业中心孵化,搬迁到海大创业园。
“我们算是大连高新区孵化得比较成功的公司。孵化过程中,大连高新区创业中心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比如从2012年公司起步开始,连续多年获得办公场地租金减免;2015年我们在高新区成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20万元补贴;作为大连高新区第七批海创工程中的一员,我们也获得200万元补贴……这些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都是雪中送炭。”心存感恩之心的孙武进一步介绍道,自己和团队都是非常求稳的“老实人”。
他还记得,有一次大连高新区相关人员来公司调研,了解到真想科技是一家致力于车联网、物流、物联网以及汽车ECU相关平台的研发与服务应用的公司。并且,公司深耕汽车市场、整车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物流、智能交通、航海导航等领域多年,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技术服务团队以及优秀的开发实施能力,能够根据客户所需,提供安全、可信的产品和解决服务方案。调研人员当时很是震惊,都没想到原来一个不知名的企业慢慢地发展到这种程度——
作为一家以车联网为主的软件公司,真想科技有两个核心的技术:一个是大数据并发实时处理的能力,研发了相关的开发框架产品,取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另一个是基础数据中台,能够迅速帮助客户实现业务数字化转型。真想科技以这两个产品为基础,低成本、高效率,为国内很多知名厂商成功完成了车辆监管、物流、DMS、数据管理服务中心等大量项目的提案和实施。
此后,在大连高新区企业座谈会上,真想科技被高新区领导点名表扬。
绝处逢生
良好信用换来“真金白银”
没有一个企业发展是一直顺风顺水,孙武的公司也不例外。
回忆企业发展中遇见的困难,孙武深有感触地说,“不要考虑一件事做了到底能不能成,哪怕碰壁了,如果你觉得这件事你必须完成,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出现,所有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孙武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印象十分深刻,那是去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公司增加签订项目订单接近400万元,但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大连高新区税务局来公司例行访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助企业对接金融部门,启动“税企银”融资平台,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纳税信用的真想科技,成功获得100万元贷款。
正是这笔贷款增强了企业在新年度扩大规模、拓展市场的信心。孙武说:“公司的发展有了‘定心丸’,实现了在疫情中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还吸纳了新入职员工6人。高新区税务部门经常来园区普查企业,例行政府的工作,我曾经以为这只是走个形式,但是他们实际上是真办事。在他们帮助下,我们公司优质的纳税信用真的转化成了‘真金白银’,高新区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对接银行,不仅利率低,而且放款快,给企业复工复产帮了大忙。”
提到大连高新区对企业的服务,孙武赞不绝口,“像我这样不爱抛头露面,也几乎从未做过宣传,没有主动去跟政府联系的公司,我们要办任何事情,走程序就直接到相关的机构办事大厅直接去办就行了,而且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
融资难,一直是许多中小企业面前横亘着的一座坚壁,稍有不慎,资金链断掉,便会破产。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都难以量化,一对一地去评估中小企业资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成本过高,不仅办理时间长、覆盖面窄、客户等不及,也让银行很难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有了政府为企业信誉担保,“政企银”便形成了良性发展的闭环。
“帮助企业融资,在我们传统的印象里面,这不是税务局的工作,但他们确实是做了,后来我了解到园区内很多企业家同行,都得到大连高新区政府的帮助,而且融资成功率都比较高。因为政府在银行是有信用的,他们给银行拿出来的企业的数据报表也是有信用的,银行就比较容易给你贷款,而且政府一直是全程积极地帮助企业办完融资流程。可以说,大连高新区税务部门思想非常超前,他们认为税务局不是专门收税的,帮助园区企业把经济发展好了,税收自然而然就来了。公司经历那次‘渡劫’以后,我们营业额不能说翻了一番,也翻了一大半。”孙武说。
说到创业以来最深的体会,孙武坦言,创业是一个长期困苦又快乐的过程。产品研发会遇到技术和人才的瓶颈,公司发展也会遇到严酷竞争和很多不可预期的煎熬,但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在看到产品研发成功上线的时候、看到客户满意的回复和被客户肯定甚至点赞的时候、看到团队项目完结开庆功会的时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采访结束时,已经接近晌午时分,孙武起身与记者握手,并再一次抱歉地说,“我所做的都是平常的事,没有啥可写的,真是不好意思啊!”
《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其中“尽精微”就是指脚踏实地、存乎一心。在记者看来,低调的“创客”孙武貌似没有任何“武功秘籍”,却能“尽其所能”之“能”,本质上已经决定着其“深谋远虑”之“远”。
在全国许多高新区企业中,有无数个这样平凡得“没有故事”的“孙武”,而正是无数个“孙武”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高新区发展的“高新”精神,脚踏实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走出真想科技,记者看见路边的幸福树依旧绿意盎然,在冬日的阳光中微微点头,仿佛一个人低着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三创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