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2024年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即将到来之际,高新区召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座谈会,诚邀全区15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问政于企、问需于企。政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共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良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东升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孙龙业、国翔宇、董莉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通报了高新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24年预期发展目标。随后,我区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类企业、科技型企业等15家企业负责人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现场气氛热烈活跃,精彩发言令人振奋。
会上,围绕着推进“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代表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和明年经营计划,同时,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各位代表就产业升级、产业链布局、市场开拓、科技服务、政策优化等重点工作,以及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丁伟洪表示,深耕大连是埃森哲在大中华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2023年是埃森哲扎根高新区发展20周年,今年,埃森哲在大连新设研发中心,升级体验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近年来,高新区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成本中心向创新中心、能力中心、效益中心转变,埃森哲的战略布局与高新区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希望园区与企业合力攻关、携手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义说,近年来,高新区保持快速稳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充分展现了创新发展活力,引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传统制造业服务型企业,公司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数字赋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利用优势技术、工艺,推进智能化转型。希望高新区进一步加强央地融合,充分利用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项目建设、信息共享、人才交流、智能制造技术中试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给予更大支持,更好融入地区发展,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胡旺阳谈到,东软集团与高新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近年来加快产业升级,在元宇宙、车联网、生命健康、数字贸易等领域快速发展,与高新区实现“同步成长”。目前,东软集团正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布局数据分析等领域,希望与高新区一道抢抓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向更广泛领域延伸。
大连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提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是数字经济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已成为新趋势,中科创达正积极加快产业布局,希望高新区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算力中心建设,整合各方力量,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大连科迈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磊表示,企业成立10年来,致力于海洋经济数字化发展,全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当前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希望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规划推进临海产业发展,制定智慧海洋发展计划,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美恒自动化(大连)有限公司董事长滕波表示,企业历经从工业自动化向工业信息化、工业智能化不断迈进的发展历程,对产业发展变化趋势深有体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动跨专业、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希望高新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政策的坚定性、普惠性和精准性,支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骆东升充分肯定辖区企业近年来健康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斐然成绩,感谢辖区企业为高新区“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发展意见和建议,一一做出回应,件件对接落实,责成相关部门逐一研究、逐项解决,切实做好企业服务。
骆东升指出,今年以来,高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强劲、势头良好;全面推进英歌石科学城建设,集聚国家科研资源,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辽宁、大连振兴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宏观政策取向,用足用好重大利好和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我省“六地”发展目标和我市“六个建设”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产业聚链成群。
企业真心点题,政府诚心答卷。骆东升指出,明年是辽宁、大连振兴发展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区上下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构建具有高新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帮助企业保订单、拓市场、稳产业,不断开拓市场、开拓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中高端迈进。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数字赋能,加快人工智能、工业赋能、工业智能化、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生命健康产业。
要主动担当作为,倾力贴心服务,切实做好企业扩产扩能服务工作,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拓展应用场景,优化政策体系助企纾困,大力提升惠企政策兑现质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辖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聚能。
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投资促进局、党群工作部、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文/ 博闻)
12月25日,在2024年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即将到来之际,高新区召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座谈会,诚邀全区15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问政于企、问需于企。政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共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良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东升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孙龙业、国翔宇、董莉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通报了高新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24年预期发展目标。随后,我区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类企业、科技型企业等15家企业负责人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现场气氛热烈活跃,精彩发言令人振奋。
会上,围绕着推进“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代表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和明年经营计划,同时,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各位代表就产业升级、产业链布局、市场开拓、科技服务、政策优化等重点工作,以及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丁伟洪表示,深耕大连是埃森哲在大中华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2023年是埃森哲扎根高新区发展20周年,今年,埃森哲在大连新设研发中心,升级体验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近年来,高新区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成本中心向创新中心、能力中心、效益中心转变,埃森哲的战略布局与高新区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希望园区与企业合力攻关、携手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义说,近年来,高新区保持快速稳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充分展现了创新发展活力,引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传统制造业服务型企业,公司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数字赋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利用优势技术、工艺,推进智能化转型。希望高新区进一步加强央地融合,充分利用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项目建设、信息共享、人才交流、智能制造技术中试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给予更大支持,更好融入地区发展,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胡旺阳谈到,东软集团与高新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近年来加快产业升级,在元宇宙、车联网、生命健康、数字贸易等领域快速发展,与高新区实现“同步成长”。目前,东软集团正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布局数据分析等领域,希望与高新区一道抢抓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向更广泛领域延伸。
大连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提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是数字经济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已成为新趋势,中科创达正积极加快产业布局,希望高新区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算力中心建设,整合各方力量,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大连科迈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磊表示,企业成立10年来,致力于海洋经济数字化发展,全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当前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希望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规划推进临海产业发展,制定智慧海洋发展计划,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美恒自动化(大连)有限公司董事长滕波表示,企业历经从工业自动化向工业信息化、工业智能化不断迈进的发展历程,对产业发展变化趋势深有体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动跨专业、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希望高新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政策的坚定性、普惠性和精准性,支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骆东升充分肯定辖区企业近年来健康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斐然成绩,感谢辖区企业为高新区“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发展意见和建议,一一做出回应,件件对接落实,责成相关部门逐一研究、逐项解决,切实做好企业服务。
骆东升指出,今年以来,高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强劲、势头良好;全面推进英歌石科学城建设,集聚国家科研资源,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辽宁、大连振兴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宏观政策取向,用足用好重大利好和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我省“六地”发展目标和我市“六个建设”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产业聚链成群。
企业真心点题,政府诚心答卷。骆东升指出,明年是辽宁、大连振兴发展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区上下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构建具有高新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帮助企业保订单、拓市场、稳产业,不断开拓市场、开拓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中高端迈进。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数字赋能,加快人工智能、工业赋能、工业智能化、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生命健康产业。
要主动担当作为,倾力贴心服务,切实做好企业扩产扩能服务工作,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拓展应用场景,优化政策体系助企纾困,大力提升惠企政策兑现质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辖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聚能。
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投资促进局、党群工作部、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文/ 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