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刚过去,
这一年,你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对于高新区人来说,幸福感来自于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医疗资源;幸福感来自于四通八达、智慧顺畅的交通网和推窗见景、开门见绿,有特色、有温度的人居环境;幸福感来自于熙熙攘攘的夜经济和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民生无小事,用心办实事。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23年,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将全年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用厚重的“民生账单”不断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9月1日,高新区第三学校、第四学校两所新建学校仪式感满满的开学典礼给家长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回忆。崭新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点赞。
高新区第二学校也是2023年投入使用的新建学校,从3月1日开学至今,吸引着辖区内越来越多的学生到这所学校读书。“我们努力打造成一座有特色、有活力的现代化校园。孩子们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有专属节日,在这样的培育氛围下,每个孩子都能实现全面发展、幸福成长。” 高新区第二学校的老师说。
教育是民生之基。高新区始终高度重视教育,2023年共计投入10亿元,同步推进8所学校、幼儿园建设。目前已建成第三学校、第四学校和爱贤街、广贤路幼儿园,加速建设凌奥小学,规划建设英歌石学校和大华初中。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高新区高标准引进优秀中小学教师185人,招聘幼儿园教师115人。同时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普惠发展,目前全区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36所,占比75%;公办及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可达85%以上。
一座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一支支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涌现,一次次教育经费持续投入,一幅幅教育新图景清晰可见……
高新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不断加强各学校特色内涵发展,全面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23年全区中考600分以上793人,占比49.8%;本年度各学校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5项。高新区不断扩增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15分钟公共卫生服务圈 百姓家门口看病有“医”靠
当前,高新区凌水地区医院升级改造项目进入了关键期,全新的就医环境即将“亮相”,辖区患者将迎来全新的就医体验。2023年,高新区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打造15分钟公共卫生服务圈,升级改造2所卫生院及其所属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预防保健站,完成英歌石科学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为补齐短板,设立了高新区妇幼保健院。
2023年12月中旬,七贤岭大健康综合体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这是高新区指导社会化资本投资4亿元建设的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将打造大连首个集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于一体的大健康综合体。该项目位于高新区高能街11号,占地面积约94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79万平方米,融合养老助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康养保健服务、医疗救治服务、文娱交流服务于一体,搭建一站式、一体化养老服务平台,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构建完善便捷交通网
路通则业兴。2023年4月,历时7个月建设的环涛路立交改造工程通车,彻底解决了星海湾大桥西侧下桥口交通拥堵问题。从前,市民早晚高峰驾车行驶到这里堵路又堵心,如今行驶到这里,车道宽敞顺畅,心情也舒畅了。多年“肠梗阻”今朝变通途,环涛路立交桥通车对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市区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新区不遗余力推进重点道路建设,辖区交通路网更加智慧完善,交通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红凌路拓宽改造工程道路施工全部完成,路面平坦、宽敞、整饰一新的道路标线醒目,行车更为舒适、平稳和顺畅。拓宽的道路畅通的群众出行路,也畅通了广大市民的心。
抓进度,保质量。2023年以来,高新区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陆续“上新”10处口袋公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202轻轨沿线护栏改造、重点景观节点改造及鲜花摆放重要节点提升改造工程;升级改造黄浦路旅顺南路沿线景观绿化,将其打造成为高新区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吸引八方来客。
除此之外,2023年高新区对辖区内所有“摸黑路”进行路灯新建,解决周边居民夜间人车出行的困扰,为百姓送去光明;在黄泥川、蔡大岭跨旅顺南路修建了2座人行天桥,消除了附近路段交通拥堵、人车混行的风险隐患,这座桥成了附近居民通行的“放心桥”;河口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调试完成,12月底通水调试完成正式启用,有效改善了附近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更宜居 群众更幸福
2023年,高新区继续在细节处下足“绣花功夫”,一针一线绣出美丽高新,通过精细化管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市品质特色化整治等专项提升行动,城区能级品质不断上档升级。
2023年高新区启动拆违控危治乱“百日攻坚行动”, 共清除违建220处,总面积5.56万平方米。集中力量对栾金大市场、磨盘山、云峰原著居民区、爱贤街与任贤街交汇处、七贤路供气站等重点区域的违建实施了拆除,赢得百姓纷纷叫好;着力做好海域清理整顿工作,共拆除(包括强拆和自拆、协拆)违建269余处,近15290平方米,拆除无手续围挡900余延长米,陆域清理整顿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力推进旅顺南路整治提升,共拆除各类私搭乱建160个点位1290余处,15000平方米,拆除违法占道设施700余处,更换广告牌匾500余块,南路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整治背街小巷38条道路;完成新新园垃圾“不落地”试点街区建设,是大连市开展最早、效果最好的第一梯队,获得国家、省、市表彰。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高新区2023年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在全区12个无物业小区建立了物业服务长效机制,实现所有小区物业全覆盖,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安居才能乐业。作为民心工程,2023年高新区重点实施老旧城区维修及提升改造工程,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为目标,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智慧化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4个小区、48栋楼17.15万平方米。解决了老旧城区房屋透寒漏雨、上下水不通、楼院设施不完善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确保今年冬季供暖顺利,高新区提前部署,超前筹备,在夏季启动了供暖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完成186个换热站及30台燃煤锅炉维修升级,改造供暖网线23.94公里。2023年12月中旬,大连遭遇极端严寒天气,高新区经受住了剧烈降温的考验,供暖保障全力以赴,切实以优质高效的供热服务,让辖区居民暖屋又暖心,不断提高辖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文/ 孙熳)
2023年刚刚过去,
这一年,你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对于高新区人来说,幸福感来自于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医疗资源;幸福感来自于四通八达、智慧顺畅的交通网和推窗见景、开门见绿,有特色、有温度的人居环境;幸福感来自于熙熙攘攘的夜经济和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民生无小事,用心办实事。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23年,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将全年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用厚重的“民生账单”不断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9月1日,高新区第三学校、第四学校两所新建学校仪式感满满的开学典礼给家长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回忆。崭新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点赞。
高新区第二学校也是2023年投入使用的新建学校,从3月1日开学至今,吸引着辖区内越来越多的学生到这所学校读书。“我们努力打造成一座有特色、有活力的现代化校园。孩子们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有专属节日,在这样的培育氛围下,每个孩子都能实现全面发展、幸福成长。” 高新区第二学校的老师说。
教育是民生之基。高新区始终高度重视教育,2023年共计投入10亿元,同步推进8所学校、幼儿园建设。目前已建成第三学校、第四学校和爱贤街、广贤路幼儿园,加速建设凌奥小学,规划建设英歌石学校和大华初中。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高新区高标准引进优秀中小学教师185人,招聘幼儿园教师115人。同时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普惠发展,目前全区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36所,占比75%;公办及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可达85%以上。
一座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一支支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涌现,一次次教育经费持续投入,一幅幅教育新图景清晰可见……
高新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不断加强各学校特色内涵发展,全面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23年全区中考600分以上793人,占比49.8%;本年度各学校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5项。高新区不断扩增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15分钟公共卫生服务圈 百姓家门口看病有“医”靠
当前,高新区凌水地区医院升级改造项目进入了关键期,全新的就医环境即将“亮相”,辖区患者将迎来全新的就医体验。2023年,高新区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打造15分钟公共卫生服务圈,升级改造2所卫生院及其所属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预防保健站,完成英歌石科学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为补齐短板,设立了高新区妇幼保健院。
2023年12月中旬,七贤岭大健康综合体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这是高新区指导社会化资本投资4亿元建设的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将打造大连首个集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于一体的大健康综合体。该项目位于高新区高能街11号,占地面积约94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79万平方米,融合养老助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康养保健服务、医疗救治服务、文娱交流服务于一体,搭建一站式、一体化养老服务平台,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构建完善便捷交通网
路通则业兴。2023年4月,历时7个月建设的环涛路立交改造工程通车,彻底解决了星海湾大桥西侧下桥口交通拥堵问题。从前,市民早晚高峰驾车行驶到这里堵路又堵心,如今行驶到这里,车道宽敞顺畅,心情也舒畅了。多年“肠梗阻”今朝变通途,环涛路立交桥通车对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市区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新区不遗余力推进重点道路建设,辖区交通路网更加智慧完善,交通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红凌路拓宽改造工程道路施工全部完成,路面平坦、宽敞、整饰一新的道路标线醒目,行车更为舒适、平稳和顺畅。拓宽的道路畅通的群众出行路,也畅通了广大市民的心。
抓进度,保质量。2023年以来,高新区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陆续“上新”10处口袋公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202轻轨沿线护栏改造、重点景观节点改造及鲜花摆放重要节点提升改造工程;升级改造黄浦路旅顺南路沿线景观绿化,将其打造成为高新区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吸引八方来客。
除此之外,2023年高新区对辖区内所有“摸黑路”进行路灯新建,解决周边居民夜间人车出行的困扰,为百姓送去光明;在黄泥川、蔡大岭跨旅顺南路修建了2座人行天桥,消除了附近路段交通拥堵、人车混行的风险隐患,这座桥成了附近居民通行的“放心桥”;河口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调试完成,12月底通水调试完成正式启用,有效改善了附近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更宜居 群众更幸福
2023年,高新区继续在细节处下足“绣花功夫”,一针一线绣出美丽高新,通过精细化管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市品质特色化整治等专项提升行动,城区能级品质不断上档升级。
2023年高新区启动拆违控危治乱“百日攻坚行动”, 共清除违建220处,总面积5.56万平方米。集中力量对栾金大市场、磨盘山、云峰原著居民区、爱贤街与任贤街交汇处、七贤路供气站等重点区域的违建实施了拆除,赢得百姓纷纷叫好;着力做好海域清理整顿工作,共拆除(包括强拆和自拆、协拆)违建269余处,近15290平方米,拆除无手续围挡900余延长米,陆域清理整顿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力推进旅顺南路整治提升,共拆除各类私搭乱建160个点位1290余处,15000平方米,拆除违法占道设施700余处,更换广告牌匾500余块,南路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整治背街小巷38条道路;完成新新园垃圾“不落地”试点街区建设,是大连市开展最早、效果最好的第一梯队,获得国家、省、市表彰。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高新区2023年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在全区12个无物业小区建立了物业服务长效机制,实现所有小区物业全覆盖,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安居才能乐业。作为民心工程,2023年高新区重点实施老旧城区维修及提升改造工程,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为目标,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智慧化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4个小区、48栋楼17.15万平方米。解决了老旧城区房屋透寒漏雨、上下水不通、楼院设施不完善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确保今年冬季供暖顺利,高新区提前部署,超前筹备,在夏季启动了供暖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完成186个换热站及30台燃煤锅炉维修升级,改造供暖网线23.94公里。2023年12月中旬,大连遭遇极端严寒天气,高新区经受住了剧烈降温的考验,供暖保障全力以赴,切实以优质高效的供热服务,让辖区居民暖屋又暖心,不断提高辖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文/ 孙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