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第25届海创周开幕式上,本届海创周“海创工程”路演决赛成果发布。经过前期初赛、决赛多轮精彩角逐,围绕洁净能源、海洋科技、生命健康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20个路演项目最终入选优秀项目名单。开幕式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学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德新为优秀项目颁发奖牌。
入选本届海创周的20个“海创工程”优秀项目包括“结构化网格生成工业软件项目”“分子大模型”“高性能喷印封装技术与装备”“航道全要素精准乘潮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便携式应急储备电源项目”、“禁抗背景下食源动物专用噬菌体制剂的创制与应用”等,这些优秀项目在各自行业细分领域技术创新性高,团队背景强,在创新应用上具有实用性和普遍性,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获得广泛认可与关注。获奖项目团队表示,感谢海创周和“海创工程”政策提供的平台与机遇,将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早日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
据悉,本届海创周“海创工程”项目路演活动自今年2月报名通道开放引来,引发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广泛关注,吸引近200位优秀科技人才报名参与,申报的项目涵盖多个领域。从3月份开始,历经4个月时间,经过海选路演、专家评审、实地调研等环节,最终遴选出20个项目入选优秀项目名单。
“高新区以人才回归、项目落地为核心,紧紧围绕“1+8”重点产业方向,搭建常态化项目路演平台,汇聚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资源,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作为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海创工程”政策,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地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截至目前,“海创工程”共引进十四批199个项目,其中一大批优秀项目企业,如齐维科技、康元医疗、润新微电子、英特仿真等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其中,43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5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雏鹰企业,1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瞪羚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种子独角兽企业。
未来,伴随着大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海创工程”政策的持续支持,将有更多优秀项目落地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创中心供稿)
7月8日,在第25届海创周开幕式上,本届海创周“海创工程”路演决赛成果发布。经过前期初赛、决赛多轮精彩角逐,围绕洁净能源、海洋科技、生命健康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20个路演项目最终入选优秀项目名单。开幕式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学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德新为优秀项目颁发奖牌。
入选本届海创周的20个“海创工程”优秀项目包括“结构化网格生成工业软件项目”“分子大模型”“高性能喷印封装技术与装备”“航道全要素精准乘潮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便携式应急储备电源项目”、“禁抗背景下食源动物专用噬菌体制剂的创制与应用”等,这些优秀项目在各自行业细分领域技术创新性高,团队背景强,在创新应用上具有实用性和普遍性,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获得广泛认可与关注。获奖项目团队表示,感谢海创周和“海创工程”政策提供的平台与机遇,将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早日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
据悉,本届海创周“海创工程”项目路演活动自今年2月报名通道开放引来,引发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广泛关注,吸引近200位优秀科技人才报名参与,申报的项目涵盖多个领域。从3月份开始,历经4个月时间,经过海选路演、专家评审、实地调研等环节,最终遴选出20个项目入选优秀项目名单。
“高新区以人才回归、项目落地为核心,紧紧围绕“1+8”重点产业方向,搭建常态化项目路演平台,汇聚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资源,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作为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海创工程”政策,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地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截至目前,“海创工程”共引进十四批199个项目,其中一大批优秀项目企业,如齐维科技、康元医疗、润新微电子、英特仿真等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其中,43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5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雏鹰企业,1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瞪羚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种子独角兽企业。
未来,伴随着大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海创工程”政策的持续支持,将有更多优秀项目落地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创中心供稿)